在兩岸小三通之後,兩門、兩馬從同放煙火、天燈,至同搭光橋活動,都是牽起友誼的手,搭起心中的橋,並藉由互動而交融昇華;消弭歲月的隔閡,只要促進兩岸關係和諧、營造善意氛圍,我們給予支持。
燈代表光明、溫暖、平和,橋象徵連結、同心、溝通,台灣藝術大學副教授夏學理推動「光照秋海棠、馬祖亮起來」計畫,期能搭起兩岸友誼橋樑,用光束取代戰火,讓兩岸和平早日到來。本月四日該校與縣府舉行「光橋兩岸通」發表會,引起國內媒體報導焦點,地方各界也進一步激發出熱切期待。
夏學理宣佈這項全球首創海峽光橋計畫,並與大家分享發想的過程。上個月二十九日,他應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邀請,前往馬祖授課時聽友人提及,馬祖將於兩年後撤軍,這項消息使他感慨不已,因為五十多年來,馬祖肩負維持台海和平的重責大任,島上居民仰賴軍事經濟維生,撤軍將影響居民生活甚巨,因此當場表示將送馬祖人一項活動,作為馬祖多年來保衛台灣的回禮。
短短數天,夏學理聯繫扶輪社友人贊助活動,這項計畫同時獲得連江縣政府支持,並計畫先進行第一階段活動,從北竿島芹壁與南竿福澳,向海峽對岸射出三十六道光束,期待得到對岸善意回應,另並在十二月三十一日跨年夜,兩岸一同射出光束,在海峽上空連結成象徵和平的光橋。
這項「兩岸光橋」活動規劃以光束投射,映照兩岸最「黑暗」的海峽中線海面,先在馬祖北竿芹壁面向大陸閩江口的海面上,用三十六盞各五千瓦的探照燈,以五十六度照射角度照亮馬祖與大陸夜空;之後改投射南竿福澳海面上。三十六盞燈代表馬祖有三十六個島,五十六度照射角度代表兩岸分治五十六年。到今年歲末十二月三十一日的跨年夜,會再於馬祖用三十六道平行光束,利用特有的霧氣營造出彩虹光影效果,投射到兩岸間的海面上,並邀請福建省自黃岐以同樣光束投射到海面上,銜接成一道「彩虹光橋」,在柴可夫斯基的「一八一二」序曲中共迎新年。
以芹壁與黃岐十幾海浬的距離,近年也曾推動同步施放煙火,但因種種因素而作罷,這波屬燈光藝術創作,屬於「另類接觸」,比較不牽涉兩岸敏感議題,中央也沒必要介入,只是利用光的接觸來象徵兩地人民的連結,並創兩馬美麗的色彩。
我們對從事應用媒體藝術研究的副教授夏學理推動的精神表示敬佩,他在發表會上強調,期待這項計畫「用光束取代戰術」、「用燈泡取代大砲」、「用鎢絲取代烏茲」,也用「平和之光取代戰爭之火」、「用萬丈光芒取代萬千傷亡」、「用空中之橋取代勾心鬥角」,同時期待這項計畫增進馬祖觀光活動,成為燈光藝術節的開端。
活動的創意,來自專業之外,也繫於用心,我們支持此項活動,除藉由光影搭起兩岸心中之橋,也象徵兩岸和平、共榮之外,對地方觀光也具有加分的效果。
期待搭起「兩岸光橋」 照亮兩馬
- 2005-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