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外島訓練 台灣本島服役

  • 2005-10-09
 在兵力裁減之後,外界就曾提議將金馬做為新兵訓練中心,一則彌補兵員流失,減少民間生計衝擊,二來熟悉外島戰略,強化打擊戰力。以目前國防預算逐年遞減,去增加外島補給、加給,可能性不大,不過,金馬還是要爭取,立委也要加把勁。
 從恢復寒暑期大專青年戰鬥營,至新兵訓練中心設立,本報也配合鼓吹,希望國防部重視金馬人在過去烽火歲月裡,一切以軍事為重,所付出的犧牲,如今國軍大量撤兵,中央必須考量人民的生計以及外島萎縮所衍生差距。
 到民國九十七年,全國兵力裁至二十七萬,金馬降為指揮部,司令變少將,四鄉五島兵力不及萬人,而長期仰賴國軍廣大而固定的消費,頓時失去重心,各行各業都會連帶影響。
 在過去風雨歲月中,金、馬是反共前哨,是反攻跳板;終止對立之後,金、馬搖身一變,成了兩岸接觸橋樑,讓人看有恍若隔世,昨非今是錯亂。
 一位旅台鄉親最近在網路上再度提出金馬是新兵訓練最佳場地,認為在外島訓練,本島服役,感受捍衛家園責任,也能在軍旅生涯中多一層回憶。再者,本島各訓練場地在民意高漲下,本來就不易尋獲,金馬就無此問題。
 現今役期短,最近行政院發佈消息,從明年起義務役只要一年四個月,役期短,輕鬆當兵,雖對役男是利多,但少了一份訓練,不要說戰力難以提升,役男的體格也是無法鍛鍊。這種減短役期的作法,一半是中央政府討好民眾,另一半是國防預算在巨額軍購下不得不做縮減。
 若是金馬設立新兵訓練中心,入伍訓練三個月在馬祖,對地方市場有極大消費力,除了三餐伙食之需外,也會吸引家眷來馬會面,帶動旅遊人潮。
 金馬民眾當然支持設立新兵訓練中心,反觀台灣民眾自然反對,在網路上也見到不少「吐糟」的聲音,認為金馬商機不應再流連過去阿兵哥的錢,應朝觀光資源努力。這是各自角度、立場的問題,不是對、錯問題,沒有必要引發爭論。如果是金馬人,難免會有這種期待,也是無可厚非的事。
 國防部針對金馬裁軍的看法,則認為未來可以朝「台海緩衝區」規劃,也就是兩岸中繼區、轉運站,而國軍沒有責任考量到民間生計。
 金馬國軍精實案也好,精進案也罷,除了兩岸情勢改變之外,與國軍預算縮水有直接關係,主要是外島補給運輸,要花船隻費用,以及外島國軍加給,增加經費開銷。其實,以新兵來說,加給原本沒有,運輸補給武器也可減少,在花費上不比駐紮的部隊來得多。
 站在中央立場,振興外島經濟,不是沒有責任,應該要為金馬人在半個世紀以來,為台灣同胞擋子彈的悲情歷史,給予一份關注,關心的是金馬出路,注重的是人民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