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取新臺馬輪 不會打烊

  • 2005-10-15
 建造新臺馬輪與改善南、北機場起降是地方交通升級的兩大目標,廣大民意的催促、期待,地方政府規劃、爭取,我們不達目的,絕不中止。中央不給錢,新船是難入港,我們希望交通部門除了持續力爭之外,前置作業如建造設計、規劃以及船舶相關資料先予完備,等於說我們自己先有一個大方向。
 大眾交通運輸是不可缺,中央政府現在不給,不代表未來也不給,我們先有完備計畫,以及有了方向,比較容易切入,爭取力道也深入,而民眾、遊客有所要求、期許,亦是一股促成的動力。民間責難動作太慢,我們可以理解,因大眾不必知道太多過程,要的是結果。
 事實上,地方政府對建造新臺馬輪於民國九十一年即已著手規劃,並委託專業廠商辦理分析評估,次年完成分析評估報告書,並送交通部審核,爭取補助經費。
 根據縣府交通局預估,在經費無虞下,新造輪船從規劃至完成,約需六年時間;至於,中央態度因新船建造經費之外,未來營運虧損負擔,仍持保留意見,致使該方案無法通過。當然與中央總預算吃緊,所產生的排擠效應不無關係;再者,執政黨的考量,金馬是少數、弱勢,這是金馬人的無奈。
 從去年至今年大修臺馬輪分二個階段,是現階段必要的作法,因建造新船還需要時間。地方政府為安全、舒適考量,極力爭取經費先予機械換新、艙內空間、設施改善,其感覺比以往進步、提升不少。外界有所誤解,認為老舊再修,還是難掩老態,地方政府知道大家要的是新船,而是在新船尚未加入營運前,舊船必須保持安全、堪用狀態,並作改善,這才是負責的做法,也是過度的做法。
 一艘十九年的中古船,在民國八十六年間購置加入台馬運輸任務,不可能一買回來即換新船,使用四、五年後,著手規劃新造並提出爭取,在時間點上,也不算晚,同時明年就屆滿二十歲,在著力點上,亦比較有效力。
 船的需求性,過去是如此,現在是如此,未來還是如此,尤以空運無法完全取代下,臺馬間的客輪必備性不會褪色;它與過去不同的是,旅客的要求會升級,船的舒適、平穩度也跟著要升級,所以,建造新船是唯一的選擇,適合於臺馬間的航行是第一考量。
 平情而論,地方政府有在努力,問題出在中央的錢不好拿,尤以國內景氣不佳,中央預算也是卡得很緊,的確要錢要比以往困難加倍。
 錢不好拿,大家也有體諒,我們只要有認真規劃,努力去爭取,既使爭不到,民眾也會看在眼裡;而民眾期待、要求也是正常反應,公部門除概括承受之外,也要把這些催促的聲音,做為自己前進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