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能再要「政治機場」,而是要「完善機場」,不然跛腳機場越多越燙手;同時,我們不是排斥東引再建機場,而是不可能之事,且再蓋也蓋不了北竿還好的機場,所以,要集中做的是改善現有機場,升級島際交通船,讓台馬交通更順暢,讓東引免受坐船之苦。
在前陣子,國內媒體披露全國十八座機場,有不少是政治機場,拚總統選舉,爭立委、縣長選舉,執政黨祭出「政治買票」機場,致使民航基金的錢花光光,連帶改善其他機場的錢變得沒有,馬祖是受害,也是作俑。
最近,交通部統計,今年一到八月份,十座本島機場只有中正機場的起降架次出現2.8%的成長,離島的八座機場,也只有金門機場有8.7%的成長,其他十六座機場同步衰退。最糟糕的是,運量衰退最明顯的就是被中央政府視為政績的新機場。如台中清泉崗機場,今年客運量比去年同期下降百分之十七點九,恆春五里亭機場更下降百分之二十五點四,成為下降幅度最大的機場。
在這種狀況之下,已經有兩座機場,而且還未改善的前提下,想再蓋一座機場,應該是遙不可及的事。
以台灣本島而言,路網已很完整,加上高鐵再啟用的話,中部空運航線未來將更難經營,而且空運票價卻逐年調漲,每人每公里大於五元,是公路客運的三點五倍、火車的兩倍,等高鐵開跑,中部機場勢必冷清而關閉。為因應國內運輸條件的變化,交通部建議民航局加速推動航空公司合併或聯營,共用有限的空運資源,其實,現在就等於是聯營了。
以金馬離島來說,雖然只有金門機場成長,而馬祖今年因受天候影響而使載客率滑落,真正來講,仍是黃金路線。我們兩座機場,主要是卡在機場沒改善,若是擴建、改善完成,不管是南竿、北竿,空運量絕對優於台灣本島。因現代人出門,飛機是第一選擇,坐船是沒辦法下的辦法。
至於,東引在去年起曾倡議蓋機場,主要也是對外交通不便,大家坐船坐怕了,並希望帶動觀光,這種心情,我們可以理解,而是問題出在它的可行性,以及蓋好之後,仍是受天候、地形限制,不要說爭取經費困難,連航空公司也不願進駐,因民間企業是將本求利,載客不高,又不穩定,收入不夠支出,不會做長期虧本生意。所以,東引的交通,最實際的作法就是升級客船,直升機也只是應急調度,功能性佳的客船才是解決的方法。
馬祖不能再蓋機場,而且是要集中火力爭取擴建機場,或是先爭取進場程序的更改,以提升起降。
終結政治買票機場
- 200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