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岸福建提出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構想,在最近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規劃建議,並首次寫入中央文件,以金馬小三通立場,當樂見把餅做大;不過,我們還是呼籲大陸福建應先朝務實面,把小三通、小額貿易放寬、拉大,給予更便捷的平台,才是兩岸經貿圈的開始。
大陸福建自去年大力倡建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納入規劃,此舉表明,福建要提升在大陸全局的地位,打造對台工作的新平台。
據了解,福建方面提出「海峽西岸經濟區」規劃的原始構想,在於面對南方的珠江三角洲與北方的長江三角洲的快速發展,福建領導人意識到再不發展,將造成「兩大之間難為小」的經濟發展困境,而如今中共中央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構想,則著眼於在強化對台工作的前提下,將福建推向對台工作的第一線。
過去一年,大陸內地主要金融機構紛紛搶灘福建,交通建設,一批超大型工業項目相繼落戶,利用外資快速增長。
就目前來看,中共中央支持「海峽西岸經濟區」,勢必可為福建帶來更多的財政支援與政策優惠,這些有利的條件也將使福建擁有更多的籌碼發展本身經濟,進一步吸引台商投資。福建將力爭在三到五年內GDP突破一萬億元人民幣,財政突破五千億元人民幣。
以地緣、血緣的優勢,福建是可運用區位優勢,開發成兩岸共同市場,在中國大陸經濟改革開放,福建在吸引台資雖名列前茅,但在發展上則在上海、廣東、江蘇等之後,因此,福建重新調整策略,加強開發建設,再運用區位的優勢,以取得最佳效益。事實上,大陸福建進一步提出「海西」的規劃,與兩門、兩馬的小三通絕對有關係,雖然,兩岸小三通四年來貨運規模仍有侷限,但增長是快速的,隨著通航條件不斷改善和影響效益日益擴大,可預見具有強大潛力。
近五年小三通的效應擴散,並在中國大陸沿海各省競爭力的驅使下,福建省提出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計畫,就是要效地整合兩門、兩馬資源,共同應對兩岸經濟全方位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試驗,使之成為對台貨物貿易通道,以奪先機。
「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規劃,真正要能成功,關鍵還在於兩岸之間能夠在最短期間內三通,這樣才有可能整合成為一個具有強大實力的「台灣海峽經濟區」,之後才有可能與「珠江三角洲」與「長江三通洲」鼎足而立。問題是目前兩岸意識型態的牽絆,大三通還要時間等待,所以也是「海西」規劃最大石頭。
這個大計畫,我們當然樂見其成;不過,我們誠懇且實在地呼籲對岸福建,應從最務實、最實際的面去操作,就是先把小三通搞好、搞大,把黃岐港做起來,人貨出入更方便,才是「海西」的第一步。
「海峽西岸經濟區」不如先做大「小三通」
- 2005-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