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民間糕餅特產之錢景

  • 2005-10-22
 隨著旅遊大門開放,地方特產也好、糕餅也好,銷路攀升,業者包裝亦做了換妝,但在量、價、質上並未完全升級,龐大的商機沒有留下,值得我們思考。
 以旅遊人潮比例,馬祖是比不上金門,主因交通不穩定,造成客量不穩定,不過,以近年流量絕對超越過去,且去年概估有十萬人次出入,可是民間糕餅、海產並沒有創造更多、更大業績,反而呈現銷售瓶頸。
 不少鄉親或是遊客疑惑的是,在金門貢糖賣得嚇嚇叫,在金門尚義機場,經常可見遊客都是一大袋扛著回家分送親友,自開放觀光以來,當地老字號糕餅店大發利市,是當紅的業者。
 以馬祖酥、芙蓉酥的知名度,的確不輸金門貢糖,不論口感、風味也是獨樹一格,台灣「沙其瑪」更是無法相提並論,可見地方糕餅買氣就是拉不起來。還有,民間光餅(鹹餅)吃過的遊客讚不絕口,魚麵也是被稱麵中極品,酒糟更是視為佳作,問題是銷路雖揚升,但量仍受限。
 其實,遊客流量不是最大問題,而問題在於量產、價格、行銷等牽絆,致使知名度、口碑度高,出售量還是無法水漲船高。
 以量產問題而言,近年包裝已有很大轉換,可是生產技術仍停留在人工製作,無法達到量產,沒有量產,一則無法供應廣大市場,更不可能壓低價格。固然,手工調製可保風味,但若不研發技術配合,不加人手,量永遠停格在固定點。
 以價格來說,量停格在定點,售價也難以降點,價格拉不下來,銷售自然爬不起,即使增加買氣,仍難極速成見。以現代行銷策略,量販就是以量制價,以量取勝,買便宜沒關係,在量上可以補足利潤。
 再說,行銷策略,我們不能一切歸咎客源不穩定,而是先檢視自己做好策略調整沒,這才是問題的核心。
 通路沒打開,價格也缺競爭力,行銷一如往常,商品永遠沉睡在框架上,它不會走進遊客的行李內,而是要靠各環節調整、應變、創新,讓旅客主動上門,裝進袋內。
 等遊客上門,不如自己先思考可否再做規模投資,規劃潛力的開發,將待突破的點一一破解,讓馬祖特產也能買得呱呱叫,當然,業者要花心思,公部門也要從旁加以輔導、鼓勵,建立業者信心,給予啟示、開發。
 生意,真的是要自己生出好的主意,除了顧客給您生意,自我主意才是生機的活酵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