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的孩子,不會輸給人家,不論在臺灣、大陸或是國外,只要肯吃苦,潛力不比台灣遜色,在地的家長多給予子女鼓勵,給予發展空間。
我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成為全球率先發展破解瑞士羅氏藥廠「克流感」藥物製程,研發成員的四位碩、博士中,一位是來自馬祖孩子,年齡僅卅歲,連國外專家也跌破眼鏡。
隨著時空轉換,地方子女在台求學空間變大,保送也好、自考也好,普遍皆受大專以上教育,出路也比過往寬廣。雖然,此間學習環境、條件不如台北,但是進入大學、專科之門,只要用功,程度不但可以迎頭趕上,甚至超越,當步入社會工作,肯吃苦付出,發揮傳統勤奮精神,在公、私部門都會脫穎而出。
以現今公部門來說,不少是部會首長倚重、信任的助手,一般機關的公務幹部也是表現出色,他們沒有人事背景,靠的是一張被信任的牌,做事認真、反應快速,所以,大體上,馬祖人的聰明、才智不輸給台灣,只是早年成長環境艱苦,求學機會少而已。
再說,民間企業裡,地方人士的成就也不在少數,也是受企業老闆信任,交付重大責任,靠的也是馬祖背景的單純,以及吃苦耐勞。
子女有成就,家長也是扮演推手的角色,除了給予安定的學習進程之外,在子女的生涯規劃,也要給予正確導引,不能一味放縱享受,養成好逸惡勞的習性。尤在完成學業後,能升造給予輔助,能就業則鼓勵學習、摸索,才有成長、發展機會及空間。
我們不是反對子女返鄉工作,而是學成貢獻所能是好事,問題是沒有理想的工作,反而害了前程、事業,尤以男生,未來如何成家立業、養家餬口。不少家長疼惜子女,為他尋找臨時或是約僱公職,年復一年,不進一步參加公職考試,也浪費青春時光。
馬祖因創業環境小,發展空間也小,台灣雖然不景氣,機會總是多,肯吃苦耐勞,行行出狀元,不管是做小生意,只要收入豐盈,累積財富也快。以旅臺鄉親在「蔥油餅王國」基地建立,幾乎都有成就,並不少轉投資購置房地產。
時下年輕人,真是天之驕子,沒有受過苦,馬祖孩子雖沒有含著金湯匙出生,或是豪門之家,至少不愁學費,每月零用也不少,電腦、手機幾乎俱備;反觀台灣孩子不見得個個如此,不少連營養午餐費都繳不起,我們還免費,還有服兵役可在自己家鄉當兵或服替代役。
幸運是上一代給下一代,幸福是靠自己這一代創造,我們的天資不輸別人,勤奮更是馬祖祖先的傳承,希望這一代延續、發揚。
馬祖的孩子不輸別人
- 200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