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陸資來台 從金馬做起

  • 2005-10-24
 陸資來台,從外島做起,如果能成,不但是金馬小三通另一突破,也是離島區位的擴大,現在問題是金馬能給予投資的環境、條件是否具備,還有為何台資裹足不前呢?中共有意願的話,其目的是什麼呢?都是值得思考問題。
 針對行政院長謝長廷二十一日在立院接受金門籍立委吳成典質詢時,首度公開主張陸資來台,先從金門做起,馬祖籍立委曹爾忠昨天表示,他也在場,目前只是答詢議題,他也當然希望金馬能在兩岸關係進程中扮演更多的角色。
 陸資來台的議題討論已久,以目前兩岸關係發展,登台可能性不大,若從金馬做為試驗不無可能,或許是中央為緩和國內輿論作為緩衝也說不定。
 以中國大陸的作法,對方表達投資意願當然較高,除了在台可具經濟利益之外,政治的利益更大,就算在金馬投資,不具效益,對岸也會「上門、上馬」,一般認為是「統戰」作用,可以有宣示的意義。
 以台灣本島的想法,陸資來台,可能隱藏不可知,也不可測的變數,如本島金融秩序,或是經濟影響,比戰爭還可怕。所以,以目前雙邊的互信度,陸資登台不太容易。
 以金馬的看法,金馬試辦引進陸資,可以提供中央在不影響台灣本島金融秩序下進行風險評估;同時,金馬在過去實施戰地政務期間即有類似管制金融、物資的作法,在經驗上、區域上、風險上都是小範圍,作為陸資的跳板比較沒有大的問題。
 有資金引進,有人投資,對一個區域是可帶動繁榮,增加就業,以金門規劃包括遊樂場、高爾夫球場、金廈跨海大橋、兩岸接管通水等。以金門的環境、條件,做遊樂場、高爾夫球場,廣大空地可以運用,而馬祖的腹地,連蓋一個大型飯店都一地難求,加上法令緊綁,以及土地爭議,論條件比不上金門,再說海空交通、遊客人潮都是連串問題。至於大橋、通水,金門提議金廈大橋,馬祖從芹壁,至黃岐十幾公里也可列入規劃,問題是要資金配合,通水也是一樣。
 金馬開放觀光也好,小三通也好,理當一片榮景,這十年來未見台資引進,主要問題一籮筐,包括法令、土地、交通、人潮等,而企業集團規劃引進,都是事前精算,不是唬弄或盲目的躍進,他們都是精準預估、盤算。民意催促中央開放陸資來台,以外島做試驗,我們樂觀期待,政院雖公開主張,也並不代表核准,只是支持這項構想。
 金馬小三通打開兩岸之窗,的確是一大利基,也具發展、成長的空間,尤在兩岸大門尚未敞開之際,有它的迴旋天地,只是時間等待,會拖延發展機會;政策的緊抓,也會阻礙成長。
 金馬兩地相比,我們先天候件不如金門,也不代表馬祖削弱,最重要的是基礎建設、集體意識以及發展定調具前瞻、明確、落實,才具備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