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里沙灘花崗卵石之處理及思考

  • 2005-10-28
 今夏颱風接連侵襲,坂里沙灘一夜變色,失去的是現在沙子回來很少,另一獲得的是花崗卵石浮現,未來是興建景觀海堤最佳材料;同時,要考慮的是在整頓清理之後,沙灘環境可能改變,也就是沙灘高程降低,以後颱風大浪,海水是否入侵坂里田園、村落。
 七月十八日「海棠」颱風,強勁的西南風浪是歷年少見,一夜之間把沙帶走,原本暗藏在底層的大小花崗碎石裸露,使坂里沙灘變了樣,一半面積變成石灘,今夏水上活動也被迫叫停。
 八月上旬「馬莎」颱風再度肆虐,坂里海灘的碎石裸露更加嚴重;至九月初「泰利」颱風來襲,原本期待沙子等強勁颱風再來,沙子又會回來,但情況正好相反,沙灘碎石裸露面積再加大,淘沙的情形依然存在,到目前為止,回來的沙子很有限。
 依地方長者經驗觀察,沙子回來是有可能,既然是颱風帶走的沙,也有可能再把沙帶回來,要視颱風造成的風浪是何種方向而定,如果颱風「回南」時依然強度未減,淘沙的情況會更嚴重;若是東北風浪較大,沙子被帶回的機率就增加。今年很奇怪現象,其他澳口沙子都回來,坂里回來的沙子不如預期。
 坂里海灘碎石全部來自五十年代,國軍開鑿北竿北海坑道(坂里與午沙之間)的棄碴,經年累月深埋地下,經風化、侵蝕成為卵石,約如臉盆大小,是具有特色的建材。
 以沙灘聞名的坂里,整個海灘佈滿碎石,並完全變樣,當需整頓清理,因這些碎石具價值,且數量可觀,放置及使用,也成為民眾關心的話題。
 以碎石的量粗估,坂里海灘寬約五百公尺,潮間帶一百多公尺,整個面積五萬平方公尺計算,加上碎石堆積高度至少超過二、三公尺以上,大約有近上萬立方的石頭,除清理工程頗大之外,堆放何處?未來如何使用?的確也是值得思考問題。
 在碎石不外運下,在沙灘找一個適當地方暫存是唯一辦法,有住民建議可將海灘的碎石(花崗石)往午沙沿岸方向堆放,在靠近海岸線前端的花崗石可用網套住,形成自然的花崗石屏障(類似台灣河堤蛇籠),在夏日可看到花崗石閃閃發亮,就像寶石一樣。
 也有建議,可以在鄰近處做個休息平台或是花崗石紀念公園,不然就朝向類似澎湖的「雙心石滬」有紀念意義,提供景點參觀及加以介紹其來歷,比較有永續概念。不然移掉做別的用途,可能就此忘記重要的歷史及失去天然屏障的功能。
 還有民眾認為,現在坂里海堤早期為國軍興建,除水泥灌製外,也不完整,未來興建海堤時可利用此花崗卵石做成景觀海堤,成為一個特色所在。
 大自然力量令人驚奇,有時是人類所無法控制與改變,坂里海灘清理整頓碎石,也要考慮沙灘環境的改變,也就是碎石移走,沙灘高程變低,未來颱風大浪,是否入侵坂里菜園及村落,值得研究。
 經驗歸經驗,科學還是科學,沙子會不會回來,因海沙漂移與海浪、海流都有密切關係,在這方面要做調查研究,多一點科學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