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保送制度的設立,是培植地方人才的搖籃,不管新制也好、舊制也罷,只要延續這項政策,下一代升學多了選擇,我們希望在明年新制實施後,除爭取名額不減少之外,校系能夠更升級,讓學子有更大發展空間。
因今年是舊制最後一年,在新舊交替之際,家長有新疑慮,教育部門也作了說明,只是資格作了設定,並沒有太大的變動,大家可以放心。
過去戰地政務時代,金馬保送只是一個自訂辦法,在體制變革以後,沒有法源依據,教育部統整離島、原住民地區訂定適用的保送辦法,原本之前即已實施,後考量已入高中的學生權益,而延至明年正式上路。由於時間點的關係,外界解讀不同,教育部門也向家長說明解釋,非雙重標準。
新制最大的不同是,設籍至少九年,也即從小學至高中階段,有九年在此間就讀,也是保障在地的子女多一個機會。
再者,新制完全採大學入學考的總級分數做為分發依據,完全擺脫高中三年的成績,也即以大考定江山,以測出個人的真正實力。另外,大考的總級分數,還有所謂高、中標,如英文、數學、國文重要科目必須達到保送大學規定的標準,否則既便爭取到保送列車位置,最後取捨還要看該院系的決定。
每年保送的名額多少,在新制之後,仍依學生比例為分配原則,如澎湖約一百人、金門八十人、馬祖三十人,大概三分之一的學生有機會。至於,校系的爭取,像今年首開台大、清大、交大等名列前茅的大學,而且科系都非常熱門,台灣學子擠破頭都上不了,更遑論地方學子。
近年不少家長在子女國中畢業之後,將孩子往台灣送,希望高中三年能拚個好大學,但是家長不在台北,反而疏於管教,不見得能考上較好的國立大學,反而在此間就讀能搭上國立的順風車。在新制之後,家長希望教育部門在爭取院系的選擇上,國立熱門科系持續增加,給地方子女未來發展空間更大。
雖然,現在大學錄取率門檻跨越容易,幾乎達百分之八十六,可是院系並不理想,而且一般私立的學費昂貴,畢業之後的出路也會受限。
唸名校,需要自我努力,保送,也不是完全保送上壘,家長們更要多給予督促、鼓勵、引導,不是三年之後,搭雲霄飛車上去,而是一步一腳印,才能踏進名校大門。
保送大學校系 好還要更好
- 2005-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