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醫療支援馬祖正當性不容質疑

  • 2005-11-03
 救人不分國界,更何況是離島同胞,北市民進黨新潮流系議員質疑北市創傷中心啟用直升機是「作秀停機坪」,並且違法而要求停用;地方民眾聞訊,對緊急醫療救難作業添入政治色彩,感到扼腕與不解。
 根據報導,台北市議會新潮流問政小組李建昌、周威佑於一日質詢時指出,中興醫院院區直升機停機坪,民航局曾去函不准興建的大違建,北市衛生局與市醫早於九月十三日知悉停機坪無法通過安檢,但為了讓馬市長作秀,仍於九月二十六日舉行啟用典禮,整個過程視病患、飛行員及醫護同仁的安全如無物。議員批評市府知法犯法,要求停用「作秀停機坪」。
 針對這項說法,北市衛生局強調並未用於常態性離島運輸,而是緊急醫療直升機升降使用,因此並未違法,北市都在松山機場淨空安全距離內,台大醫院將直升機臨時升降場設於頂樓,中興醫院設於地面一樓,反而更加寬敞安全。
 民進黨新系議員的質疑,完全是扭曲事實,況且北市創傷中心機制的建立,並非完全針對馬祖而設,北市是站在醫療資源共享立場,不分區域,只為救人,而且大都會對偏遠、山地、離島地區民眾多一份照顧,也不算過份;再說,金馬人民為台灣擋了五十年的子彈,長期做後方的屏障。
 北市與地方建立醫療合作,縣衛生局在建置縣醫院基礎醫療作業之後,為更進一步尋求醫療資源,在中央健保局經費支援下,與北市聯合醫院訂定駐診計畫,定期派駐專科醫師輪診,也送在地醫師到台訓練,不但提升醫療門診品質,也培訓了本地專科醫師人力。
 北市醫師輪診,開啟了本縣醫療升級的一扇窗,今年醫療視訊平台的建置,更打開了便利門,病情只要透過視訊,台北醫師就可上網判斷,而病人不必奔波台馬。
 北市創傷中心的成立,為長期以來的病患緊急後送做了澈底解決。從最早國軍海鷗、警政署海豚,至民國九十年縣衛生局在爭取衛生署專案補助計畫後,才有租用直升機進駐,並達到「操之在我」的運作,不必透過輾轉連繫而費時。
 有了直升機進駐,最棘手的是由直升機後送當地重症病患到台灣就醫,當病患上了直升機後,如停機的地點及後續治療情況,當地無法掌握。
 病人送到台灣後,有時候到了醫學中心,不見得有病床,或者醫師還在手術室中忙開刀,無暇照顧病人,病人只好重新掛號、等候病床;由於病人來自離島,在台欠缺親人照料,曾有病人一等就是二、三天,交通及重複檢查費用,都讓病人的就醫之路崎嶇難行。
 台北市與連江縣衛生局建立醫療合作,於市醫中興醫院院區設有直升機停機坪,離島病人在出發前,相關的檢驗報告就已經傳到市醫,共享資訊平台,包括醫療視訊及影像整合,電腦斷層、X光片,市醫都可同步看到,透過台北市災難應變指揮中心(EOC),已替病人聯絡好病床,等病人搭上直升機後,五十五分鐘即可飛抵中興院區,醫生已經準備妥當,病人立即接受治療。
 走過這五十年,地方醫療作業,在北市資源的共享下,生命保障上多了一層保護網,而救命的事被泛政治化,不但馬祖人無法接受,相信台北市人也不會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