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應從擴大台灣民眾小三通出入中國之思考

  • 2005-12-19
 兩岸小三通走了五年,陸委會最近公佈一項針對台灣民眾所作的民調,有五成二認為不急著進一步開放小三通,經此管道出入大陸,只贊成有條件開放,恐影響國家安全。這項民調在地緣性、關切性、需求性的設計面向上,欠缺周全、實際之思考,同時問項對象有隔空之感,所以結果正確性不具公信及代表性。
 金廈、兩馬開放小三通以來,從不定期航班、團進團出至週末假日外,天天開船往返,不但金馬住民感受便捷,連台商也覺得省時又省錢。
 金馬人感到便捷,是最直接受惠,不然從台灣輾轉至港、澳,光是機票就得花上萬元,不要說在時間上的浪費;而台商從廈、馬至金、馬轉機至台灣也是方便多多。
 陸委會這項公佈民調,有百分之五十二點三的民眾贊成有條件適度開放,也即不急著進一步開放,恐影響國家安全;至於是否開放公務人員赴大陸觀光,百分之五十八民眾贊成有條件開放,這種結果,一般可以接受,因目前公務人員及警察等需申請才能出入的規定是適當的。而一般民眾經由小三通出入,其實沒有什麼好管制,只要不是通緝犯,基本上不致於影響安全,與港、澳出入,並沒有什麼兩樣。
 自兩岸開放探親、交流以來,一年百萬以上的人次,被港、澳不知賺了多少錢,若這些錢留在金馬出入,反而是造福自己,何必把錢撒在港、澳,真不知中央的思考是什麼,只知一味管制,而完全是意識型態所牽絆,讓小三通的成效停格在有限施展的框架裡。
 這項民調結果,受質疑的第一是地緣性,因台灣民眾在無法享受小三通之便捷下,當然對其問卷的感受不濃厚,也不強烈,也自然可有可無,再加上金馬遠在島外,有時空乖隔之感,況且從島內去中國與至外島出入,沒有太大差別。
 另外受質疑的第二是關切性,由於小三通與台灣住民絲毫不相連,他們置身在事外,不會體認它的功能性,也不是他們生活的一部份,所以,對其問卷漠不關心。
 還有受質疑的第三是需求性,金馬出入中國,當以小三通做為第一選擇之外,對未來兩岸經貿商圈發展更是寄予期待,尤在國軍裁減之後,與兩岸發展是觀光的第二條生計之路,自有它的高需求性。台灣民眾對小三通的需求完全是摒除門外,若說大三通,相信他們會超過這項數據調查。
 為提振金馬商機、擴大小三通做為未來大三通模式以及規劃金馬取代港澳,中央有必要適度開放台灣民眾經由小三通出入中國,才是最具前瞻的做法;至於,這項民調不能做為肯定的依據,它只是一個不完整的現象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