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沸揚揚的選舉,隨著波波冷鋒而逝,民主政治的運行,接受全民檢驗之後,取決於多數的公意,並匯集各方力量,摒除門戶之見,共同為這塊土地、人民付出,建構新的契機。在本縣第四屆縣長宣誓就職的今天,期待在未來四年,大家一起展現信心,追求進步,營造生機,打造希望。
選舉的紛紛擾擾,是一個必經的過程,自有不同的訴求、不同的聲音,這就是民主的珍貴,換個角度思考,它也是一種催化的力量;而選民不同的理念、不同的選擇,換個立場觀察,它亦是前進的推力;不過,在偃旗息鼓之後,尊重最後的選擇,大家拋開己見,齊心協力將馬祖引向新的舞台。
走過這四年,國內經濟景氣不佳,政治環境惡質,中央預算吃緊,地方雖面受衝擊,但也昂然挺進,各項補助預算沒有減少,公共建設延續推動,為將來的區域發展奠下基礎。
主政者承受包袱,接受檢驗,感受責任,是必然的擔子,有如千斤重扛在雙肩,尤以轉型期的馬祖,當家者高度難為,沒有強度的抗壓性,也極易耗損心志而無法負荷,箇中的百感交織,不跳進不知其味。
人民的需求當是無止境,對地方的期待也是如此,因為有需求、有期待,自會有所批判,有所期許,乃社會進化之常態。我們一起回顧過去四年,地方交通、基建、觀光、生活、教育、文化都有實質的效益,非選舉語言的不實說法。
以交通而言,南、北機場改善推動沒有停止過,卡在時間點之外,也不是地方一廂訴求就可拍手即合,現在評估改善經費已敲定,未來擇優改善,為地方機場尋找有利定位。對外海運交通,臺馬輪完成大整修、島際航班增加、新船添置、直升機客運也便利等;再說港埠建設,從福澳、白沙、猛澳、青帆、東引中柱港的國內商港,四年來持續推動完成,皆為地方重大工程。基層建設部份,如全縣道路興擴建、水庫興建以及汙水下水道、山隴海埔新生地整體開發、珠山電廠周邊開發等,都在打造生活、生機的希望。在觀光部份,軟體的發展、活動的配套、積極開發景點等措施,地方政府用心在做。教育推廣及傳統文化保存,在過去四年,也是全力投入,大家可以細數一下留下的成果。在大眾生活品質上,推動環保、醫療、社福、藝文、運動、休閒上,也有相當的升級。
近年,因大環境的變化,國軍精實政策,對長期依賴這群廣大而固定消費者的銳減,造成商業蕭條,加上觀光產業無法即時接軌,人民有所憂心,並進一步地有所深切的期許,我們也由衷期待在政府的強力主張、推動、引領、各方的全力配合、協力、前進,在未來四年把海上桃花源塑形成真。
經過風雨 才見美麗彩虹
- 2005-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