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在變,環境也在變,金馬離島更要變,因為再不變,角色再不轉換,金馬在這轉型期將會失去較好的機會,亦會流失優勢競爭力,所以,中央思考金馬問題及當地建設發展,不應從「台北看離島」,而要更強化「地方」的思維,滿足「地方」的需求。
我們先不說金馬過去半個世紀為台灣付出的烽火歲月,而是金馬在離島有它的地位價值,它不是台灣的包袱,中央應視金馬為兩個寶貝,不但擴大了主權領域,也可做為兩岸的緩衝。
現代世界各國,為了一塊小小島嶼,爭得大動干戈,以鄰近的日本來說,不論大小島嶼,視為國土延伸,近年大力擴張離島建設,能連接上的不惜巨資,不能連接也要架橋,或海底隧道穿透,為的是版圖拉大,縮短距離。
回想在李登輝總統主政年代,他怕坐船,去離島極為恐懼,地方各界面見,要求發展經濟生計,他竟然說五、六千人遷回台灣定居,這完全是獨斷心態,不知民間疾苦。
民進黨過去不同於舊時代國民黨,堅持的核心價值是支持弱勢族群,如今執政似乎完全改變,對金馬權益也是反應冷淡,不但少了一份關愛,反而處處設限,欠缺地方思維及滿足地方需求。
以金馬地方思維而言,過去金馬是為了台灣站哨,一切配合軍事作戰,而減少地方公共建設,如今,大環境改變,軍事色彩淡化,此時中央應大力輔助金馬發展,以彌補過去的缺角,這樣才是合符公平原則。
再說,金馬的建設花再多錢,也永遠比不上高鐵、高捷之巨額而動搖國庫,更比不上無謂的軍購,任其生鏽。這些巨額減少支出,撥個十億、二十億,只是九牛一毛,不管是機場、海運工具一次即可解決,可是中央的思考角度,都是從台北來看金馬,總認為再發展也是如此,這種狹隘的思想是大錯特錯。
以滿足金馬地方需求來說,其實,金馬要的不多,現階段希望的是兩岸小三通的人、貨物擴大中轉、放寬海岸線,釋出廢置坑道等,以增添觀光資源,同時不花中央一毛錢。
現今大環境完全變易,中央也要改變一下意識型態,以金馬做為試金石,先以小三通的既有基礎、模式,把餅再做大,做大互通的範圍,包括經貿商圈、國人全部自由出入以取代港澳、貨物由金馬轉運,對金馬有利,對台灣更有利。
中央不應從「台北看離島」思考金馬問題
- 2006-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