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馬輪母港移回馬祖的新策略

  • 2006-01-13
 變革思考是突破的嘗試,也是一種新的操作模式,地方政府為改善對外及島際交通,三月一日起將試辦臺馬輪母港由基隆搬回馬祖,夜靠福澳,一改過往靠泊方式,外界予以期待。
 以地方現有的船舶量,尚能擔任輸運,為有效運用,交通部門在去年年中即重新思考運用策略,尋求最有利的方案,以發揮實際效益。為徵集公眾意見,曾推出「承租合富輪經營」、「臺馬輪雙向夜航」及「修復連江壹號」三個模式之評估;雖然各方說法不一,看法也不同,不過,在異見中也獲得各方寶貴意見,最後推出試辦臺馬輪「東馬東台」三個月航班。
目前待重新思考策略運用,一個是臺馬輪母港移回馬祖;一個是島際間、兩馬間船隻任務分配及相互運用。臺馬輪母港移回馬祖,有三大利多,一是在風浪大對台停航時,可以行駛東引,甚至莒光;二是減少在基隆靠泊費用;三是有霧空中交通停飛時,臺馬輪可配合輸運。
 以風浪大,停航時的運用來說,因過去母港設在基隆,台灣海峽浪大時,船隻動彈不得,而母港在馬祖,臺馬輪靠泊在福澳,可以兼作東引-莒光的交通船,減少直升機開銷及有效解決島際在冬季時的海運中斷問題。
 以減少靠泊費用而言,台灣靠泊費用高,而母港在馬祖,不但費用低,同時也是地方港埠收入,一則減少預算開支,二來增加地方收益。
 以紓解空運停飛時的滯留人潮部份,當有霧或天候不佳時,停在馬祖的臺馬輪可派上用場,適時輸運人潮到台。
 母港設在基隆,除停航開不出來外,船隻放在台灣也無法發揮周邊效益,所以,這個構思提出,一般反應很好。
 至於,航程部份,目前思考還是維持現行航報「先東後馬」、「先馬後東」單雙日交叉運行的模式,不作太大的航程變動,只是發船地點在馬祖,不在基隆,兩天有一天船到了東引,轉到基隆,晚間十時半再開回馬祖,次日上午到馬祖。
 母港在基隆,當停航時,船員可以回家,也沒有住宿等問題,而母港移回馬祖時,對台雖停航,但可跑東引、莒光時,就必須留在南竿住宿,以致回家次數減少,在工作心情上必須調適,同時,也要給予妥適安排。
 還有,未來若實施「馬—東—台—東—馬」繞一圈的航程,在對外交通也好,東引往返也好,極為便捷、流暢,不過也得重新思考窒礙難行之處,如船隻加油、成本負擔、作業變動、船員工作時間拉長等問題。
 改變,是創新的做法,交通部門最近已就問題部份做規劃排除,我們期待新的一年,在新的創意的驅動下,有新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