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機場未改善之前,立榮南、北竿關場開場的加班作業機制建立有其必要,這是對旅客的一份尊重,也是企業的社會責任,盡力提供便利的交通運輸。新的一年開始,地方政府重視民意的需求,推動海、空輸運配套措施,力將天候不佳時的受困滯留的程度降至最低。
以有霧的狀況處理而言,在關場開場後,若天候許可下,除正常班次照常起降外,加飛夜間時段至北竿,先紓解部份旅客。
天候許可是加班的必要條件,在霧季期間,最惱人的是時聚時散,有時上、中午及傍晚時段的霧散,因時間短促,僅能搶飛一、二班,無法接續加班,尤以入夜後濃霧又起,視線更為不佳。
為進一步有效改善對外交通,地方政府曾研擬各項方案,今年已規劃將臺馬輪母港由基隆移回福澳,並計畫三月試辦,其功能之一就是當天起霧而班機無法起降時,臺馬輪可適時調節輸運,同時開船時間可彈性調整,讓小三通的台商及旅客銜接轉搭返台,不但紓解機場滯留候補人潮,也提供旅客行的方便。
根據經驗判斷,當有霧來襲,海象反而平穩,以最近九天的濃霧時日,臺馬輪開航,輸運不少旅客返回台灣;而海象不良時,空運則是主力輸運工具,解決台馬往返的交通。
以班機調度的情況來說,的確是調機不如調車之方便,因國內及離島航線每日均已排定,必須「照表操課」,不可能為單一航線而調用,去影響其他航線的秩序,唯有在空檔或是夜間班機回籠才能調整使用。其實,旅客也很明白狀況,但是立榮必須在開場後的現場多做說明,知會困難實情,大家會給予體諒。
立榮建立因應加班任務小組也有必要性,當關場之後,因應加班小組作業即予展開執行,在開場後就可上路,實在無法調度,旅客雖不滿意,還是可以接受。因為有在做而做不到,大家也可以諒解。
地方政府交通部門在因應機場關場後開場協調加班的任務執行,由交通局長全程掌握,在天候許可時則坐守立榮南竿站,連繫立榮總公司加班,並安排前往北竿船隻待命配合,海、空路時間銜接,以利旅客成行。
在加班機位的分配,南、北竿各作比例,南竿則以候補旅客的順序、意願為主,願意轉赴北竿者則搭船北上。
加班最後的決定權在於立榮,地方政府推動促成建立作業機制,並由交通局負責坐守、連繫、協調,一是對疏運的重視,二是對滯留旅客的關切,三是以協助海運搭配,適時解決需求,其作法已發揮輔助效益。
最後還是希望立榮在加班機制作業上能更靈活、周全,儘量滿足滯留的需求,把滯留的影響程度降至最低。
機場開場後加班作業機制啟動
- 2006-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