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計畫之二--有效運用海運工具及調整操作方式

  • 2006-02-05
 在執行南、北機場改善評估作業之同時,地方政府也推動臺馬及離島間海運改善方案,運用現有交通工具,規劃操作新策略,並調整航程,以發揮最大的功能與效益。
 新的一年,地方政府為有效改善海上交通,已決定三月一日起將試辦臺馬輪靠泊母港,從基隆變為福澳,由馬祖南竿啟航,一改臺馬輪開航十年來由基隆出航的固定模式。這項轉換,地方政府經構思至討論,再拍板定案,已作過分析,並排除可能出現的狀況,代理船務營運的新華航業也已進入準備階段,同時彙集馬祖、東引客服處因應報告,以克服問題。
 改變臺馬輪母港之新策略,是有鑑於南、北機場場站設施未改善之前,海運尤為重要,臺馬輪不但提供往返旅客另一選擇之外,更在有霧時,有效紓解滯留旅客,同時減少機場候補人潮。
 基於上述考量之外,也著眼於東引對外交通的高度需求,尤在冬令季節,海象惡劣,加上兩小時的航程,坐小船的確辛苦;直昇機雖解決東引民眾行的不便,也提供快捷往返,但畢竟受限載客量,以及無法載進觀光客源。
 以冬季來說,台灣海峽風浪大,停航日較高,靠泊基隆母港無法啟動,而將母港改在馬祖可以適時運用在南竿、東引海上交通,甚至莒光航程。臺馬輪船大穩定度高,一、二小時的莒光、東引航程,旅客可以接受,不但可供遊團之需求,減少直昇機的開銷,最主要有效解決島際在冬季的海運中斷之問題。
 臺馬輪靠泊母港的改變,交通部門在規劃之時,初期以不作太大變動為最大原則,如維持現行航報「先東後馬」、「先馬後東」單、雙日交叉航程模式,主要也是考慮旅客固定航班的習慣。不過,由於地方交通性質、狀況特殊,在開航時間必須有所彈性上之運用,旅客也必須要予體諒、配合。
 在此提出的開航時間上彈性運用,因母港移至馬祖,是因應起霧時班機停飛之需求,所以,當有霧季節,時間點要有一個靈活空間,如配合小三通返回時的旅客,可能要延至十二時中午時分開航,或者是配合東引、莒光直昇機抵達南竿時間。
 另外,母港改在馬祖,臺馬輪船上工作人員必須住在馬祖,也不像過去浪大停航,船員還可以回家休息待命,這種工作、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們希望船員及工作人員也能給予體諒、配合地方交通之需求,大家共同以海上交通改善為使命,提供便捷、舒適、彈性的海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