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從年頭至年尾,地方政府配合觀光推出的活動饗宴,幾乎月月有不同的「菜單」,而且每季都有系列的主題,主要是拉抬旅遊人氣,為馬祖創造商機。
為發展觀光旅遊大計,縣長陳雪生定名「海上桃花源」為主軸之後,並指示各部門在舉辦活動之時,配合旅遊開發之規劃,以提供遊客之需求。
以去年活動的總量,可說是歷年之冠,除了每個週末假日有特定活動之外,每季的大型系列活動,也是延續活動的溫度,今年地方政府在春節前即知會各個部門、機關先行提報活動之時程、項目、性質,以作統整,以避免時間重疊或是內容重複。
旅遊旺季起,去年地方政府三、四月起即已配合旅遊而設計活動,在七、八月因颱風密集,致使團遊行程受阻,也使活動延期或叫停,如坂里水上活動被強颱侵入而提前收場,頗為可惜。
在前年旅遊人數逾十萬人次創下新高之後,去年規劃執行活動如「帶著音樂去旅行」、「繽紛藝術遊」、「風燈藝術節」等,兼顧流行風及在地色彩,不但給在地居民耳目一新感受,也令遊客感染不同的氣息。
旅遊的配套措施,除了優惠套餐,需要航空公司、旅行社打出優惠價之外,系列活動的舉辦,更能吸引遊客上門,而這些活動當然少不掉本土性色調。
活動要宣傳,也要創意,以當地現有資源做為出發比較叫座,如民間習俗、傳統節慶以及獨有資源。
以民間習俗而言,傳統婚嫁扛轎頗為看好,可加以規劃重現場景,如拍鑼食酒、接頓、迎娶隊伍、洞房戲等,讓團遊感受馬祖婚嫁的趣味與涵意。
以傳統節慶來說,除元宵擺暝是每年不可缺的重頭戲之外,端節的三角型鹹粽製作、風味也是一個噱頭,還有秋節燒塔以及民間補庫、食福等情境、場景,可讓遊客有不一樣的感覺。
以獨有資源方面,如寒冬野菊、豆梨、紅花石蒜、百合等均可舉辦「油菊季」、「豆梨季」、「紅花石蒜季」等活動;還有三月山蒜(野蔥)也是具有賣點。另外,「山芙蓉季」,也可搭配芙蓉藥酒推出,亦是有它的賣相。
再者,此時的「馬祖三寶」大白菜、蘿蔔、高麗菜,可開闢觀光菜園,也可提供遊客食用,並製作泡菜,更可賺取額外的利益。
觀光旅遊活動的「菜單」,政府規劃、執行、推出,還需要民間的配合,而買氣、名氣是靠時間來打響,當積存到一定能量,觀光的熱度就像發燒一樣,擋也擋不住。我們不要因現今人氣不如預期,而心存「觀望」,應該換個角度思考,而要心存「觀光」,自然就會水到渠成。
新年新希望之四--拉抬旅遊人氣
- 2006-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