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蔬菜在今年春節前,首次以金廈「小三通」直航供應金門,這項輸入銷售,即使是特例也好,算是小額貿易形式的突破,我們更期待兩岸貨品擴大中轉及往返合法化,同時雙邊儘速就動植物檢測互認及技術交流合作。
以兩岸物資中轉需求而言,蔬菜並不是高度需求,金馬在地自產已充足,且現今國軍裁減之後,有過剩現象;但是深層影響來看,蔬菜首次以小額貿易形式,經檢疫標準輸入金門,為兩岸小三通動、植物貨流,跨出了第一步。
從金馬與大陸貨物輸出、入起,由物物交換至非正式小額貿易,再到現今小三通,除鮮魚、貝類之外,動、植物一向採高標準管制,當然也有在年節時肉類輸進,但市場認同度不高,主要是因大陸一直疫情不明,大家對蔬菜、肉品來源及品質安全,比較不放心。
為避免動、植物感染源侵入本區或台灣,往返台馬之間的行李或貨品通關檢查,也以蔬果管制最為嚴格,雖引起爭議,但這項禁令在兩岸貨物輸出入沒有正式檯面化,以及設置檢疫機制前,的確是有必要,我們不能因小而大,為了個人方便而影響農業生態。
這次春節前夕,我中央同意大陸蔬菜輸入金門,應是年節特例,不過也為未來建立作業機制的模式。如檢驗檢疫部門,進行植物檢疫以及有機磷、菊酯等農藥殘留檢測。在裝船前,全面查驗蔬菜清洗潔淨度、爛菜葉和土壤等狀況以及病蟲害、包裝等。對岸方面不管是做樣板,還是做宣傳,至少重視檢疫的過程。
在我方部份,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和標準檢驗局,分別簽發出具「輸入植物檢疫證明書」和「輸入食品查驗證明」,認定這批蔬菜的品質和衛生指標,符合台灣現行標準而在金門上市。
正如前述,蔬菜對金馬需求層面不大,只是透過小三通檯面化進入,也是一大突破,我們希望兩岸儘快就小三通部份檢測機構互認及技術交流合作,建立一套互信的貨轉作業機制,以擴大小三通之功能。
從小三通蔬菜輸進 看檢測機制互認之必要
- 2006-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