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馬祖海島型態,對外交通工具輸運,機、船都不可缺,地方政府在推動南、北機場評估改善之同時,爭取建造新臺馬輪未曾停歇,並結合各方力量,希望在民國一百年前實現理想目標。新年伊始,為持續推動新臺馬輪規劃方案催生,春節過後,縣長陳雪生即奔波中央相關部會,立委曹爾忠召開公聽會,地方議會也發聲,共同加速促成新遊輪的誕生。
為有效改善對外及島際交通,地方政府這四年來在海、空運能上研討各項因應方案,向中央遊說、爭取,並穿梭奔波交通部、經建會,以符合地方及民眾的需求。在民國九十二年即已完成新臺馬輪建購評估研究報告,均因中央預算吃緊及其他因素排擠效應,致使爭取之路未能順遂。
地方政府積極推動爭取新臺馬輪建購,有它的實際功能、需求之考量,希望在未來海、空運齊備,一則澈底解決交通困境,二來全力發展馬祖新商機。
以現有臺馬輪船齡來說,該輪於民國七十四年建造,民國八十六年購進裝修營運,迄今已逾二十年,地方政府為長遠需求及安全考量,即予提出汰舊換新,希望在屆滿二十五年能夠功成身退。
以航行安全而言,因台灣海峽海象險惡,入冬之後常見大浪,除停航率高之外,在航行安全上更是顧及,地方政府一再向中央反映,以適航、安全為第一考量。
以運輸功能著眼,不論未來空運是如何便捷,海運仍有它的功能,尤以海島馬祖霧季時間頗長,在天霧時可適時發揮輸運調節的功能。
以實際需求角度來看,馬祖島嶼分散,以東引為例,海運是它最大依賴,臺馬輪的便利,也帶給東引的方便,所以,適航、快捷、舒適的大型客輪應是第一選擇,而直升機只是應急、調節之需,固定翼以東、西引地形也不適合興建,只會徒增困擾。
由於臺馬輪有它的必要性,爭取新臺馬輪建購之前,在民國九十三年先予做個大修,以改善基本的目標需求,顯見地方政府的用心。
在民國九十三年規劃分兩階段來做,並找合富輪替代空窗,夏季前先進行主機維修、發電機更新,在航行安全上力求無虞;之後利用進入東北風季節於進行第二階段的艙內空間改善。而第二階段改善艙內空間設施、外觀新刷、動線設計、情境佈置等,主要在求舒適升級,但這只是過度時期,地方政府心中還是要一艘新船。
為持續推動新臺輪建購,今年春節之後,縣長陳雪生即拜會經建會等部會,藉由面對面接觸,尋求支持,立委曹爾忠及議員也在立院發聲,共同傳達馬祖的需求,以催促中央加快腳步。
以馬祖對外交通工具而言,空中班機再密集、便捷,海路客貨輪還是主角之一,兩者宛如島之雙翼、車之兩輪,不可偏廢;機、船的需求,過去是如此,現在是如此,未來還是如此,只是工具不同而已。
地方再向前推動新臺馬輪建購
- 2006-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