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美化成功 景觀、旅遊、生活加分

  • 2006-02-26
 有耕耘,就會有收穫,南竿四年來道路美化,不但在地鄉親感染美麗的氣息,外來遊客感受景色的舒暢,為馬祖旅遊加分,也為地方休閒生活升級。
 半個世紀以來,馬祖外觀最大的變化就是由荒蕪之地,變成遍地青蔥,造林成果可屬第一;固然過去是為軍事掩護之需求,但也保持了水土,豐饒了土地;不過,欠缺的是花卉的陪襯,在一片綠油大地上,少了紅花烘托,顯得色彩過於單一,無法呈現不同季節之美。
 以過去觀念,總認為地方風大、低溫及土壤不佳,不適宜種植水果、花卉,其實以現代農業技術及地方土壤在造林成功之後,已變得肥沃,只要選擇適合花果,可加以推廣。
 配合旅遊的開發,以及景色加添,縣長陳雪生大力推動綠美化政策下,四年前開始廣植桃、李、杏、櫻,以四種不同春天表情,呈現在鄉親、遊客面前,讓海上桃花源為之空洞的旅遊更有看頭,也相映桃花源之品牌。
 在廣植道路花卉規劃時,外界也有建議以原生花卉油菊、月見草、紅花石蒜、山芙蓉等做為指標,但畢竟季節有異、花相不同、生長方式以及視覺、感受不一,則以沿路開闢小區塊栽植區,營造出另一種風情,讓原生花卉與引進花卉相互輝映。
 道路旁以種植桃、李、杏、櫻為成功的規劃,一則管理容易,二來花色搶眼,三是花期長,不僅開車、散步的人變成賞花之旅,遊客更是讚不絕口。
 原生花卉是具有地方代表性,問題在於較不適合種植路旁,以油菊來說,在山坡或是田間,或是聚落牆角,有它色影之美;以紅花石蒜而言,在山岩旁或是山坡林間,也有它萬綠叢中一點紅的驚艷;山芙蓉則在色彩上顯得單調,還有百合也不適合。
 這四年來,在山路主幹道及入村道路種植桃、李、杏、櫻一排望去,不但有花海之美,而且聳立、突出,很容易吸引目光。
 今年地方政府把握最適合種植桃樹的春天季節,展開大規模補種,預約明年沿路桃花盛開的美景。
 除了桃、李、杏、櫻之外,沿路的杜鵑盛開,也是美不勝收,去年在颱風強風吹襲雖有折損部份,建設部門已加種牡丹,紫色的花朵亦相當迷人。
 適合的花種,交織成美麗圖畫,不同葉色的林木,也適合馬祖栽植,相思、木麻黃、苦楝、合歡已處處可見外,近年栽植的槭樹也在不同季節,展現不同的風情,讓馬祖的林相多一分變化,多一分色彩。
 馬祖有看頭,可吸引旅遊買氣,大家的休閒生活品味也拉高,這四年外觀美化有成,是旅遊、景觀、生活的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