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長陳雪生連任後即宣示推動「世代交替」理念,對歷史傳承延續之責,也符合社會大眾期待之外,地方公務體系十年內,也將出現在地中階人力斷層,地方青年好好準備國家考試,替政府儲存人才,為地方服務奉獻。
平心而論,職代只是短暫的,約、聘僱也非長久之計,中央政府為精簡人力,除要求各機關每年縮減百分之五臨時人員之外,連機關技工、工友開缺也一概嚴格控管,這是必然趨勢,也是國家機關瘦身計畫的第一步。為了工作保障、家庭安定,非正式的現職人員,與其每年都有應試的想法,不如起而力行,貫徹窗前燈下苦讀的心志,達成個人的理想目標。
為儲植地方人才,地方政府這兩年三次基特先後開出七十三個職缺,顯示地方政府在人力規劃上的預作準備,以及避免正式人力斷層,是具有遠見的作法,地方青年也可感受到政府的用心。
令人憂心的是,民國九十三年地方政府開出二十四個缺額,在地青年僅錄取二人,九十四年第一次基特開出最多的一次,有三十五個缺額,也只是錄取二人,第二次開出十七個缺額,僅錄取一人,其他均為台灣青年,按錄取比例,在地者過低,引起在地人才儲備、培養斷層的危機。
以目前地方公務體系人力狀況,中階如課長級的職務,還是以在地居多,擔心的是這批四十歲以上的年齡、經驗、執行力是最強棒階段一過,再加上退休年齡層下降,他們退休潮一到,中階人才勢必完全「台灣化」,較欠缺在地背景、感受及經驗。
另一個頭疼問題是,基特錄取的台籍青年,論學歷、素質當是在地青年之上,不過流動性太大,穩定度不足,有的以此為跳板,再參加考試而轉往台灣任職。以此比較,不如在地青年錄用者的安定力、執行力以及對地方事務瞭解、融入。
以在地青年的聰明才智,不會輸給台灣,只是用功度不足,固然,沒有台灣補習環境,但是現職約僱聘之後,工作、生活安定後反而動力不強,欠缺再出發的燃料,這是最大的因素。
長期聘、約僱,在沒有極大的壓力、動力下,缺乏戰鬥、續航力,買了書邊看邊丟,有的永遠擺在櫃子上陳列而已,過一天算一天,沒有危機意識,也沒有向前的能量。
地方政府用心良苦,一邊放缺給大家考試機會,爭取在馬祖設了考場,一邊也費盡心思留住現職的非正式人員;而唯一捷徑,我們還是希望好好準備考試,對自己是理想實現,對家庭也是一個交代,對地方更是人才的留住。
國家考試是在地服務公職的唯一捷徑
- 2006-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