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工料場地圍籬應予美化

  • 2006-03-19
 在地方環保工作逐步落實之際,現階段仍待民間配合的是營造與土木業者建材、砂石存放地之外圍予以妥善隔離,建議以石牆或喬、灌木植物取代鐵皮,以維護整體景觀。
 從垃圾不落地、廚餘回收、資源再利用,到垃圾運台等計畫,地方環境保護進入佳境;從漁場復育、鳥類保育,到花木推廣,地方自然生態也盎然不息;這項成效,除政府大力宣導、執行之外,民間配合更是關鍵。
 由於地方正處建設開發階段,近年重大工程及鄉村民生基礎建設推動,建材、砂石的輸進是必要的工材,否則施作受到影響。在業者有需要,地方更是有需要的狀況下,我們必須面對處置。過去民間業者曾建議規劃一座大型存放場集中堆放,公部門也持相同看法,但因土地取得不易,而難以付諸實施。
 以地方腹地條件,原本不足需求,一塊土地的獲得,比登天還難,加上都市計畫的捆綁,令人動彈不得。民間營造業者為尋覓建材、砂石的存放及混凝土攪拌之作業場地,煞費苦心,除整地之外,租金及場地管理,也是不小負擔,還有,外界的汙染反映、執行部門的稽查,都令業者煩擾在心。
 在無法規劃集中場地的狀況下,由業者自行尋覓空地存放、處置,也是一個解決辦法,問題是沿著各主幹道路而過,常見一排鐵皮,做為隔牆,在視覺上極為不佳。
 以鐵皮做為建材存放地的圍籬,除了視覺不佳,有礙景觀之外,長期使用後有的傾倒、有的扭曲,更是顯得紊亂。去年夏、秋季颱風,有的吹得七零八落,業者仍視而不見,未予修補或更換。
 為了景觀維護,也為避免遭外界指責,建議業者在忙碌工作之餘,對建材存放地周邊也寄予一份關心;固然用浪板一排過去,快速且省錢,但被別人說話,也是不好過,並有損行業形象。
 我們建議業者,傾倒的鐵皮,先予補正,進而在周邊種植灌木、喬木,或攀爬類植物做為掩護,以塊石砌牆,更是一勞永逸,不必擔心風吹傾倒。
 鐵皮,不但是沒有生命的圍牆物,更是視覺景觀的一大殺手,在存放場地新闢之初,先過度做為掩飾還可接受,但長久下去,外界無法接受。
 以一個營造業者而言,施作石牆或種植花木做為區隔,並不是件困難的事,不能因沒事而唬弄過去,亦不能因外界反彈聲浪不大而拖延,我們也希望工務、環保部門對圍籬部份與業者溝通,交換意見,大家取得一個共識,為了地方整體景觀,也為了業者自己,將鐵皮外牆賦予新的衣裳,為馬祖美化加點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