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機場現階段可先從務實面改善

  • 2006-04-07
 當不能完全改變先天地形,也更無法改變天氣之時,南、北機場的起降改善,先從務實面著手,南竿塔台南移,能見度降至三千二百公尺與北竿機場相同進場標準限制,提高飛航率;北竿再加裝多點定位系統,再取消雲幕高限制,也是增加起降率,是直接、具體、可行的方向。
 提到馬祖兩座機場,連旅客也不明瞭,誤解為何不做跟金門或松山機場一樣,或是為何不裝自動導航設備。
 問題在於是任何一套儀降系統,大前提是地形要配合。機場不是停車場,限制太多,障礙點也不能存在。以金門機場來說,沒有山的障礙,當初只有樹林的障礙,花了九億,砍掉林木及整平之後,除非濃霧,一般天氣均可自由起降。
 以南竿目視機場來說,目前連裝設像北竿一樣的「非精確儀降系統」的條件都不具備;而架設精確儀降系統(所謂自動導航)必須剷除現在塔台下方邊坡一百公尺,且須炸平整座牛背嶺,說不定連八八坑道都要化為平地。
 北竿目前也沒有條件裝設自動導航,壁山太高產生障礙還有南面短坡山,必須遠離才具可行性。再者,無法架設自動導航主要原因不是跑道本身不夠長、不夠大,而是在儀降程序中有所謂的重飛程序,需要跑道四周有一定範圍的淨空,亦所謂重飛空域限制。
 這個重飛空域呈扇形展開,劃此空域的目的是飛機一旦在進場著陸之前,因任何因素需要重飛時,可以安全無障礙的執行重飛或拉起任務,關鍵就是說地形影響重飛空域限制。以南、北相比,當以北竿條件比南竿較佳,填海可增加腹地,以跑道中心線兩側直徑一至二公里淨空,在施工上較方便。
 大家在瞭解狀況之後,我們必須朝務實面去思考、著手。民航局在這次交通部長郭瑤琪上任第一次馬祖行,局長張國政說,從務實面去做,要三億,由民航局給。
 從務實面的說法,就是南竿機場比照北竿裝置「非精確儀降」系統,也就是將現今塔台所在地的下方邊坡剷除一百公尺,塔台再移南面,方能架設此系統,以降低飛機進場限制。北竿機場在助導航設施再做突破,正規劃要在北竿加裝多點定位系統,如果測試可行,未來北竿機場的雲幕高限制可望取消。
 至於,未來做全面改善,可俟專案評估計畫出爐,再擇優爭取,讓馬祖空運能澈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