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的崛起,影響台灣的未來,兩岸小三通,更是深深影響金馬的未來,在國共「兩岸經貿合作論壇」之後,中國宣布十五項對台利多政策措施,開放幅度相當大,成為大家討論焦點。金馬小三通口岸的有利位置,期待未來在貨物集散、運輸通道扮演中轉的角色,對離島經濟活絡能注入一針強心劑。
大陸宣布十五項對台利多政策,除農產品擴大輸入並實施零關稅、開放大陸居民赴台旅遊等風向球早已升空之外,其他增加開放口岸、興辦醫院等具突破措施,顯現中共策略的改變。
中共過去給予大家的印象,在開放措施上,總認為是統戰策略,收攬人心,並在談判、簽訂上,也以「一個中國」做為基本原則,致使我方及民間質疑主權的失落,有矮化之嫌。
在這套刻板策略無法達成預期效益後,中共近年的做法,似乎有很大轉變,為給大家好的印象及觀感,也不再侷限一個中國,還是兩個中國的爭議點上,這樣雙邊合作、交流面變大、變寬。
另外,在協議及洽談的流程中,以小三通的經驗,正如大陸民間所說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之弊病,過程中有太多的變數及不便,反而喪失政策原意,也拖延太多時間,流失了雙邊的熱度,這點是對岸留給我方最不好的印象。
在這次十五項的開放政策措施,以金馬小三通直航的口岸有利位置,可惠及的是農產品,如蔬菜、水果及漁產品輸入擴大、實施零關稅優惠措施及檢驗檢疫的便利。不過,以我方的政策,管制核准的門檻則是重點,如果仍緊縮不放,效益還是有限;不過,可以預期國內農漁民的反彈,中央政府將來也是擋不住。另一個有利的是開放台灣民眾就業考試、開辦醫院及醫師資格認定,未來往返兩地之間的台商人數勢必增加,而小三通往返的便捷,屆時出入金馬中轉的人員也會隨之增多,對地方旅遊、海運等商機注入活性元素。
這次兩岸經貿論壇,對岸也明確宣示,繼續擴大福建沿海與金門、馬祖海上客貨運執行的功能與範圍,並推動福建沿海與澎湖的直航,以及兩岸貿易貨物經金門、馬祖、澎湖的中轉,這也是小三通利基,也傳達了小三通的範圍及幅度加大。
兩岸的事,最後還是要兩邊有共識,單向的利多釋出,沒有雙向和鳴,效果減半,尤以貨物輸入仍被綁在我方的態度及思考上,若我中央不開,貨出不去,利多的功能就折損一半;我們希望中央也以正面看待,給金馬及全國農、漁業生機開出一條利多的出路。
大陸對台15項利多 金馬新利基
- 2006-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