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兩岸區位及小三通的優勢,大陸福建與金馬中轉最為可行,在大三通直航還遙遠的路上,唯一從現有的運作機制擴大,才是最務實的作法,我們更期待兩岸中央共同推動,建立一個未來直航的基礎模式。
在國共「兩岸經貿論壇」開幕典禮上,中共政協主席賈慶林特別提出,福建應擴大對金門、馬祖及澎湖的運輸交流,換句話說,就是擴大小三通。
這項宣示明確表達繼續擴大福建沿海與金門、馬祖海上客貨運執行的功能與範圍,並推動福建沿海與澎湖的直航,以及兩岸貿易貨物經金門、馬祖、澎湖的中轉。
在小三通推動之後,因仍存諸多窒礙難行,前行政院長蕭萬長主張大三通之前先行「金馬中三通」,前陸委會副主委高孔廉教授的兩岸研究報告中也提出了目前小三通的困境,希望大陸主動檢討排除現行大陸方面的障礙,並協助推動金馬中三通。
小三通也好,中三通也罷,兩岸的最大問題在於意識型態的糾結,尤以我方自我處處設限金馬小三通,致使原先試辦的「操之在我」精神與意涵完全喪失,也流失了金馬成為兩岸經貿商圈的機會。
平情而論,既然大三通不做,小三通已做,我中央就應以開放的態度面對,事務性部份,授權地方政府執行,政策性則由中央主導及決定。
小三通直航的優勢,一沒有國家主權認定的問題,二沒有國家安全直接顧慮的問題,三是已實施五年,也逐步建立一個運作的模式。再以區位的優勢,金馬與福建廈門、馬尾距離接近,在轉運上較為便利。
今天的問題癥結是我中央仍是緊抓不放,人、貨的出入變得不流暢,推動事務也不順暢,反而這項政策並沒有得到金馬人的掌聲。
再說,大陸部份對於小三通的運作,也如外界所說,大陸應主動檢討排除現行大陸方面的障礙,否則,兩岸小三通的前進會碰上瓶頸。不容諱言,對岸福建對小三通的推動、執行亦是流於人治色彩,沒有完整的制度及作業模式,凡事總得協商,還有會談之後也是牛步化;而最為困擾的是,凡是措施開放,都要簽訂協議,並喜歡在「一個中國」的字眼上玩起遊戲,使得各項事務卡在這個無謂的點上。所以,我們認為小三通、中三通其實沒有兩樣,只要擴大範圍及開放幅度大,名稱沒有實質的意義。
中共政協主席賈慶林特別提出加強福建沿海與金馬客貨運執行功能與範圍,就是建立中轉平台,我們也籲請中共擴建福建沿海的連江黃岐港,做為小三通口岸副港,更縮短馬祖與福建的距離,這也是加強、擴大的重要一步。
只要擴大 金馬小、中三通沒有兩樣
- 2006-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