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縣府強力介入推動關場後開場的加班作業,今年一月啟動,適時疏解部份滯留人潮,為更落實機制建立,府、會首長再提在開場後,南、北機場班表合一,將轉降改為直降,做最靈活與充份利用,我們進一步期待立榮、民航局規劃、協調促成。
在機場未改善之前,立榮南、北竿關場開場的加班作業機制建立有其必要,這是對旅客的一份尊重,也是企業的社會責任,盡力提供便利的交通運輸,地方府、會推動的腳步沒有停歇過。
縣長陳雪生深深感受鄉親及旅客在天霧時搭機的焦慮與不便,指示交通部門在因應機場關場後開場協調加班的任務執行,由交通局長全程掌握,在天候許可時則坐守立榮南竿站,連繫立榮總公司加班,並安排前往北竿船隻待命配合,海、空路時間銜接,以利旅客成行。今年加班作業啟動,也是地方政府最大的能量發揮,因加班最後決定權在於立榮。
天候許可是加班的必要條件,在霧季期間,最惱人的是時聚時散,有時上、中午及傍晚時段的霧散,因時間短促,僅能搶飛一、二班,無法接續加班,還有在霧季時經常碰到的情況是南竿關場、北竿開場,南竿因為關場班次取消,而北竿雖然處於開放狀態,但卻沒有表定班機,大家眼睜睜看著機場開放,卻只能苦苦等候北竿一天僅有的三個班次,同時,南竿班表的取消,旅客覺得浪費。
固然,加班或轉降需要申請,其實,立榮可以協調民航局促成,因馬祖狀況特殊,可不受申請之限制。
以關場後開場的加班機制作業的建立,我們當然可以理解立榮所謂調機不同於調車,以及不能將其他航線抽掉說法;不過,加班機輸運配套作業再擴大確立,立榮在這方面必須再突破作業模式,以作為最佳的版本。
如果立榮完成這種新模式,在關場開場後,利用北竿能飛的條件,飛足南竿的班次,大可疏運完成,雖然無法做到百分之百的輸運,至少可大大降低滯留。
地方推動立榮加班機制新模式
- 2006-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