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列為新種之種類的馬祖野百合(暫名),經人稱百合達人的駱明永老師鑑證為正港野百合,更顯現它的珍貴價值,在生態旅遊的風尚下,我們建議莒光鄉以野百合為主調,強力推銷它的丰采與魅力。
馬祖植物特色,一是未見於台灣,但產於中國大陸之種類,一是台灣較少見的種類,一是分佈狀況不詳可能為新種之種類,如馬祖紅花石蒜、馬祖卷柏、馬祖紫珠、馬祖紫檀和馬祖野百合,顯示馬祖亦有其獨特性。
莒光野百合一向有名,近年各地在開放觀光,尋找在地資源之下,東莒社區發展協會從魚路古道、大場雌光螢,到熾坪壟史前遺址的發現,都在型塑莒光特色招牌。
最近,該協會熱心的成員有心實踐熾坪頂生態自然公園,就是以野百合為主要訴求。這座規劃的區塊在東莒消防分隊後方小徑,通往猛澳的古道,小時後古道山丘還被小朋友取名為群英山,群英山為一座鬆軟的砂質大山丘,對面的小山丘是硬土質山丘被命名為亞山,快樂的童年及美麗的回憶都在這遺忘的古道。
經過多方意見,初步方向力求自然即是美,用最接近自然的方法施工,減少人工的干擾,不破壞生態景觀環境,塑造和諧一致的觀賞氣氛。道路與觀景點開闢應以生態景觀為主,工程為次,摒棄追求人工的秩序,希望此工程不只是野百合公園,更擴大為熾坪頂生態自然公園,在不同時節綻放不同的各類原生花朵,兼俱賞景與生態教學自然環境。
東莒野百合的數量為馬祖之冠,花期也比其他島早一個月,開花期在五至七月,百合適合生長在陽光充足、排水良好、斜坡及不需要定期清除雜草的地方,而東莒消防分隊後方正好符合了百合優良的生長環境,也是規劃百合公園理想區塊。
經證實馬祖野百合為獨特性,而以莒光數量最多,亦最具代表性,我們建議莒光鄉可以朝幾個方向去做。
第一,獨特植物種類可以作為一個島的代表,成為「鄉花」,這個可由莒光鄉公所推動,經由村民大會通過共同認同及見證。
第二,獨特植物也可作為一個鄉的「鄉徽」,拋開過去軍管時期,各島部隊大同小異的標誌、圖案,如山、海、島、燈塔,可以添加百合做為指標,代表純潔、高貴。
第三,野百合公園的規劃,除協會之外,結合莒光鄉公所的公部門力量,上下一起來,並制定保育、禁摘之規定。每當百合盛開季節,總是有人將它摘下帶回家中,此舉不單是剝奪了大家賞花的權利,也嚴重影響了百合的播種機率。
第四,社區居民一同認養百合公園,由社區居民共同擴大區塊外,並共同培育球根,在冬季至春季時移植百合球根,一方面現地種植,另一方面在家自行培育,讓它綿延擴散。
第五,強力推銷「野百合季」活動,由鄉公所結合協會、各村莊一起辦理野百合季系列活動,每年定期在五、六月開辦,向國人招手來莒光看野百合,到莒光做客,知名度一打開,遊客的量就會成長。
打造莒光為野百合之島
- 2006-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