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在實際人口數不及萬人的狀況下,不在乎的是外籍(含大陸)配偶子女的比例,反而在乎的是學生數的遞減,所以,地方學校多給予特定族群的子女在課程上輔導及心靈上一份關懷,讓他們不要輸在起跑點。
根據教育部最近公佈一項全國外籍(含大陸)配偶子女就讀國中小人數,在人口比率上,以人口外移嚴重的農業及離島縣市最多,馬祖佔一成五最高。地方人口數少,適婚男女比例失衡,迎娶外籍配偶增加,外籍配偶(含大陸)子女數升高也是正常。
外籍配偶家庭在生活上,與一般家庭其實沒有明顯差別,而差異的是在家庭課業上,如學前、學期中,因外籍配偶不諳中文,對子女的輔導能力較為薄弱;另外,大陸配偶在教育程度上也不足,以及注音拼音的不同,亦感吃力。不過,近年嫁娶的大陸配偶教育素質升高,觀念也比較現代,比較沒有困擾。
以全國外籍配偶的比例,還是以大陸配偶人數最多,馬祖也是如此,其次是越南、印尼、泰國,但也多為華裔,在言語溝通上障礙較少。
在兩岸開放初期,大陸子女就學的困擾是遷居馬祖的家庭,因在認定上寬鬆,移居此間為數不少,遷居的子女已是國中、小的就學年齡,在學習環境完全不同的情境下,他們的進度的確跟不上,也造成他們家庭極大隱憂,對子女們來說,心理上也是重大負擔。
他們升學多半只到高中,有的在國中就無法再升學。現今不同是,迎娶的大陸配偶也好,外籍也罷,新組家庭後生兒育女,到就學年齡在程度上、素質上相差不會太懸殊。
台灣對外籍配偶的輔助做法屬於低收入戶等弱勢族群,教育部會利用教育優先區、攜手計畫等專案幫他們課後輔導,但不宜成立專班,以及被歧視。許多外籍配偶學歷不低,但不會說中文,為協助他們教育子女,教育部鼓勵他們就讀三個月一期的成人教育班,或是就讀國小補校,目前國小補校約一半是東南亞籍配偶就讀;教育部同時讓外籍配偶子女優先讀公立幼稚園,不要輸在起跑點。
以離島的做法,我們認為,馬祖學生數不多,學校可以多給予一份在課後輔導,在心靈上多給予一份關懷、鼓勵;另外,家庭的輔導,為父者更應多花一點心思,從旁協助子女。
外籍及大陸配偶子女就學課後之輔導
- 2006-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