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對中央、對兩岸事務在於互信建立

  • 2006-05-12
 關係的維持,在於連繫、走動的頻繁,以及情感、信賴的建立,地方與中央是如此,地方與兩馬也是如此,並不是公文來往、會議討論或是計畫提出,需要的是雙向緊密的互動。
 在議會第四屆第一次定期大會前夕,府、會台北連袂之行,在立委安排下,拜會行政、立法院及相關部會,就地方需求及民意心聲傳達給中央主管部門,尋求支持、協助及解決。
 府、會、立委拜會同行,拉大了地方民意爭取能量,並藉由正式座談,作成會議紀錄,一則利於部會內部列管、追蹤,二來可凸顯地方實際困境。
 這次台北之行,從立院至政院再到相關部會,各首長均在場迎接,尤對來自離島多了一份熱情,同時他們對曾到馬祖接受真情相待,也是印象深刻。
 不論公務運作也好,企業推展也罷,外部關係的建立是重要的一環,地方府、會首長對中央部會來到馬祖,都持之以禮,為的是地方累積資源;赴台洽公,府、會首長也會走動、連繫,為的是地方累積人脈。立委舞台在台北,除監督部會執行離島政策、預算撥助之外,平日友誼關係建立也不可少。
 過去地方長期依賴國民黨,在政黨輪替之後,雖然在色彩上有所區隔,但是近年來在支援、補助額度並沒有減少,只是環境改變,中央預算吃緊,在爭取上比較費力。
 地方與中央關係,在連繫上很暢通,在走動上也很頻繁,從院長至相關部會首長亦建立信賴與友誼,主要是地方施政配合及執行受到信任,並沒有因政黨不同而有所區別,如交通部、陸委會對馬祖的信任度,從施政支持及困難協助,可見誠意,只是有的涉及兩岸政策敏感及海、空問題,非一蹴可成。
 對中央如此,對大陸也是一樣,在兩馬小三通之後,中央因意識型態的關係,在沒有釋出權責下,全由地方單打獨鬥。
 兩馬的事務,從團進團出至自由出入,由專案航班至天天開船底定,都是地方府會及民代與對岸信任感的建立,雙方在對等、互信的基礎上,搭起了暢通橋樑。
 政治是一門深奧的藝術,不是公文來、公文去就可以解決,也不是計畫送出就一切OK,必須平日情感、信任的鋪設、累積;更不是開會就能解決問題,而是會前的溝通及平常連繫才能促成,開會只是一個程序,結果也才是關鍵。
 制度、法令是有力的依據,尊重、關心是有力的推進,情感、信賴更是有力的促成;地方雖沒有資源、沒有條件,但是我們有真誠、有努力、有經營,可以把沒有的化成有的能量,自然形成推動的聚合力。
 任何事務的推動、促成,不是單向可成,而是雙向合成,靠的是緊密互動、關係的建立,地方對中央、對兩馬的事務,靠的就是這份真情、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