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傷性地雷管制條例通過後之期待

  • 2006-05-28
 因歷史的偶然,金馬成為兩岸對峙的第一線,為了守護、防禦,早年佈下地雷,如今卻是軍民心中的隱憂,在時空環境改變之後,排除地雷與處理廢彈都是金馬人關切的事,有待國防部及金馬防衛指揮部正視及妥適處理。
 在國防部最近宣示六個月內全部完成廢彈處置之後,金門立委吳成典推動的「殺傷性地雷管制條例」也順利通過,立法院院會並做成附帶決議,國防部剷除殺傷性地雷應在金門、馬祖同步執行,並配合金門及連江縣政府規劃訂定執行優先次序,逐年落實執行。
 在兩岸對峙期間,金馬全面的埋設地雷,阻止敵人登陸,因時代背景,而有其防禦需要,如今戰爭遠離,國防部理應還給住民一個安全的生活空間。而此條例三讀通過後,也賦予國防部執行排雷工作之法源依據,金馬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亦能獲得更深一層的保障,同時也符合世界各國反雷潮流。
 這個條例的通過,我們期待一為過去傷亡事件的補償,二是逐步完成排雷,希望國防部把廢彈、排雷同列兩大工作重點。
 按條例中規定,因政府使用、剷除殺傷性地雷致人民傷亡或財物損害,得向主管機關申請補償。前項補償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
 過去,民眾誤觸地雷慘劇,或是自衛執勤時傷亡,對亡者家屬是心中揮不去的陰影,政府的補償,應以受害者家屬的長年傷痛及內心的苦楚為第一考量;對於受害事件,更應從寬認定及從優予以補償。
 雷區的剷除,國防部已編列四億多元預算處理金馬十五個雷區,從今年起,將先分三個年度執行。金門有十二處、馬祖三處,逐年排除,外島雷區及廢棄砲彈的處理,除全面執行清查之外,最迫切的是必須周全執行,即使交由聯勤清理,還是會有意外發生,而最保險的作法,就是委外執行,由國際專業人士進行評估及執行。
 金馬開放觀光,海岸及澳口是一大景點資源,由於過去佈設地雷未予明確處置,不要說遊客到海岸線都毛骨悚然,連在地鄉親也會心裡發毛,我們期待在未來安全機制下逐步完成,解除金馬人心中的陰影,以及無懼的旅遊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