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代、村長的角色與功能發揮

  • 2006-06-11
 歷經大大小小選舉,不管是地方民主政治成熟度升級也好,公眾對政治參與度升高也可,或是視為一份工作也罷,在這場基層選舉之後,我們期待的是對地方服務、投入的心志,不因當選、落選而有所改變,更期盼當選者在本身角色上有所發揮,功能上有所著力。
 在一般選民心中,或因職權有限,總認為鄉代的功能性不大,揮灑空間也小,因此,這種刻板的印象有待轉換;另外,村長也要有所調整工作範圍,拉近與村民距離,而不只是擔任廣播呼喚的角色。
 以鄉代來說,在鄉自治裡,監督鄉政及預算,由於各鄉區域小,經費也不大,能予管控的範圍也是有限;加上民眾有訴求或是待處理事務,多找議員或是直接找上縣府,致使鄉代著力的力道微弱,相對也削弱了角色之功能性。以村長而言也因手上資源有限,它的功能性雖被受制;不過,在扮演角色及服務項目反而比鄉代來得有空間,績效亦易彰顯。
 這次鄉代、村長參選大爆炸,地方最大的收穫應在於呈現公眾對地方事務參與度升高,服務地方的熱度也顯現加溫增強,所以,我們期待的是不因當選、落選,過了昨天,所有參選人,都要化身成參與地方事務者,也不因職銜而有所改變,這才是參與的最高精神。
 在這次選舉過程,參選人的政見訴求,更要化成行動力,延續選前開出的支票,不會與當選與否而停止。近年,地方主義的興起,就是民間力量崛起,這股力量需要的是大家參與、連繫,彙集成一股豐沛能量,為自己的鄉、自己的村付出時間與心力。
 不容諱言,地方大大小小選舉之後,落選的人大部份是回歸原點,選前開出的支票,變成選後的退票,選前說的話,選後變成紙上話,更甚者不見「芳蹤」,有的從此隱藏自己。
 前述,基層選舉當選人,在本身角色上有所發揮,如鄉代有它的代表性、組織性,可以在鄉村揮發他們的能量,如鄉的文化協會、志工團體、社區協會等有所著力。
 鄉代是最底層的一股力量,也是跟民眾最靠近的服務工作,只要用心投入,仍然會贏得選民的信賴與掌聲。
 再者,村長的角色,在地方自治之後,扮演一個村莊聯外的窗口,它的地位益顯重要,除了村內大大小小事務外,也是社區發展的重要成員,要為自己的村落找出路。
 選舉過去了,總是有輸有贏,落選的人要看淡不要看空,只要一本初衷,有心為自己鄉村服務,不見得要佔一個頭銜,也反而得到更多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