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香港放寬入境停留 看金馬小三通影響力

  • 2006-06-13
 金馬小三通走了五年半之後,香港已感受台灣民眾出入減少,這個以台灣為主要過境大陸的進出平台,最近採放寬停留措施,多少與客源過境次數降低有關,我們期待中央在未來更能放寬小三通對象範圍,一則便利同胞由金馬出入大陸,二來也可做大金馬旅遊市場版圖,為金馬人找一條出路。
 香港特區政府入境事務處宣佈從六月十二日起,台灣民眾可持有效的「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通稱台胞證)和有效的簽註在香港停留。以七天為限。
 引述中國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說,此前台灣民眾持台胞證可過境香港,但以香港為目的地的台灣民眾前往香港,需事先向香港入境事務處申請入境許可。另外,由於沒有相應的受理機構,在中國大陸的台灣民眾前往香港很不方便,部分台灣民眾透過不同管道反映此一問題。這是大陸官方的說法,其實與最近五年過境香港的台灣民眾減少次數有關。當然,香港這項放寬措施對台商前往香港提供便利,同時也方便台灣民眾到香港。
 金馬小三通自民國九十年一月二日首航以來,不要說金門成長快速,目前一年有五十萬人次出入,連馬祖也在成長;雖然,馬祖一年尚不及四萬人出入,但是今年在諸項利多的措施下,可破四萬大關。
 今年起利多的措施如春節擴大小三通、五月開放原籍金馬鄉親自由出入及六月天天開船,並計畫當天上、下午各一班,必然會帶動人潮。
 再看港、澳在兩岸開放交流以來,台灣每年大約有四百萬人次出入大陸,必須經由港、澳中轉進出,這是港、澳一大客源,更是一大收入。光是澳門航空一年有一百億的業績,百分之六十以上是台灣客,失去這批客源,等於斷了搖錢樹。
 在金馬小三通開放之時,金馬人的願望是能取代港、澳,做為兩岸的中轉,但是中央意識型態牽絆,致使這個方便之門並沒有完全敞開,反而半開半掩,受不到金馬人的掌聲。
 我們希望的是中央政府可以先就局部性的範圍做開放,如榮民含家眷、台灣公教員工等,然後再逐步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