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人才進用 地方自治永續

  • 2006-06-15
 不論您走在那裡,身在何處,您都熬不住故鄉的呼喚,也忘不了家園的事務,因為這塊土地是您最熟悉、最貼近的地方。在地方體制變革之後,公務體系結構及生態改變,地方政府呼吸到在地人才銜接、添充的必要性,除計畫性培養之外,也將規劃釋出職缺列入國家考試,吸納故鄉青年加入地方公務團隊,以永續地方建設推動與發展。
 在戰地政務終止,回歸憲政常態,金馬實施地方自治,公務體系的人力進用,必須依循國家公務人員考試任用,再按年資、考續、升等晉階。至於,基層人力的約僱、職代,只是暫時權宜措施,而中階以上如課長的職務無法以約聘僱代理,必須符合資格任用,或是現職正式暫代或兼任。
 地方公務人員任用,按照國家考試進用實授之後,近年在基層特考,由地方釋出職缺,在地青年錄取比例過低,在二十多個名額,僅考取一至二人,等於九成以上皆為台灣青年,不但引起地方政府的憂心,連鄉親也感受未來接棒的隱憂。
 為了延攬在地更多人才,地方政府也極力向人事行政局、考選部爭取舉辦馬祖在地基層特考,或是比照過去現職銓定考試,按政策法令面是有困難,在實務面,去年也克服障礙,在馬祖設立考場,以便在地應試。
 地方政府呼吸到在地人才添充的必要性,是著眼於主管人力的年齡層,目前平均五十歲上下,現在提前退休風潮及後半生涯規劃觀念建立,大都在五十五至五十八歲上下身退,等於說,五年後勢必造成銜接的困難。
 以十一職等局、室主管而言,必須佔專員等九職等以上職務滿三年才能補缺,而八職等課長仍不具資格任用,所以,在人力任用上的確窒礙難行。為了培養中階主管如課長的歷練、執行力,地方政府將做計畫性培訓,以利五年後的遞補;還有,再過五年,又將面臨同樣問題。
 現今問題較大的是初級進用的考試資格人員,多為台灣青年,除流動性較大外,主要欠缺在地成長背景及感受;雖然,他們的素質、能力在一般水平之上,但是他們歸屬感難以適應,也是問題的最大癥結。
 以目前初進的人員,若清一色是來自台籍青年,具荐任官資格者在五年後,具中階主管資格,地方主管官勢必成為「外來天下」。
 所謂地方自治,就是由地方上的人共同治理地方上的公共事務,當以在地人才最優,大家有共同成長的記憶,有共同的歷史背景,引領自己土地、家園航向新里程,也會有共同一致的方向,我們再次呼籲在地青年拿起專業書本,放下電腦遊戲,好好準備考試,為自己也為家鄉開出一條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