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時代背景,金馬外島有著共同的歷史命運,過去在特殊環境下,飲食、醫療不佳等因素,導致肝癌死亡率偏高,目前金門仍高過台灣,馬祖這十年來落實篩檢、追蹤已大幅下降,其比率已與台灣相同,也是地方預防保健最大成效之一,而且推動篩檢比金門快了十年。
根據衛生署所作的二○○四年統計資料顯示,肝癌是台灣癌症十大死因第二位,尤其在金門地區,男性每十萬人口肝癌死亡率高達六十點五八人,遠超過本島的四十四點九二人,列癌症死因首位。
因人都有惰性,加上不敢面對的心理,其實,做篩檢在平常都可以看診,而衛生局每年六月推動巡迴各島整合式篩檢,就是利用親友督促,讓卅歲以上的人都要接受檢查。
這項篩檢的落實,歸功於衛生局長劉增應,他在衛局成立後,對地方肝癌比例太高,四處尋求支援,找上了當時台大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陳建仁(前衛生署長)擬定計畫,後獲衛生署、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及台大醫院協助,防治肝病列車提早十年開進馬祖,現今金門、綠島都在徵詢及觀摩,直到最近衛生署才宣佈做局部篩檢,要全面落實還要再努力。
國內肝病權威許金川教授,親自主持馬祖肝病篩檢計畫,根據他最近發佈說法,因醫療資源不如台灣本島發達,導致民眾對於肝病不瞭解、不注意、不檢查,加上後送就醫不易,甚至檢查之後也往往不在意或不追蹤,錯失早期治療時機;除此之外,金馬民眾多食用如早期戰備米、花生等易遭黃麴毒素汙染的糧食,如果本身又罹患B肝,就十分容易罹患肝癌。
金馬有著共同歷史命運,在國共對峙時期,米糧食用戰備米,因需要推陳,村公所所買米糧皆為發霉,是屬最高致癌物;再者,地方飲食偏重魚干淹漬及軍用罐頭過期品等都是原因;還有,過去野戰醫院,針劑注射,一根針頭從頭打到尾。
過去罹患肝炎比例偏高,當然,遺傳也是原因之一,現在醫療進步,在新生嬰兒注射抗體,年輕肝炎帶原病例已不高,剩下的多是四十歲以上居高。
肝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平常沒有做好保養,做好追蹤,平均每半年至少做一次超音波,花個二十分鐘就OK;還有,B肝帶原者,也不必太憂心,除保養自己之外,心情、飲食、睡眠、運動調整正常,也一樣可以陪您到八十歲不會有狀況,要看您怎麼對待它。
馬祖肝癌死亡率已降至台灣相同比例
- 2006-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