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出航權是島際海運終極目標

  • 2006-06-28
 在海運客流量不大,需求度卻高,交通經費又有限的狀況下,苦了地方,也苦了主政者;台馬間輸運也好,島際交通也罷,大家要相互體諒,提供良性意見,共同尋求有利、務實的方案。
 以客流量來說,台馬之間海運,除非連續霧天,機場多日關場,或是選舉日動員鄉親返鄉投票之外,客流量並不太,大多數旅客還是以空運為第一選擇。
 以需求度而言,海運的需求,除前述空運受霧天阻隔而需要外,台馬間的海運,則以東引需求最高,主要是與南竿本島航程遠,小客船往返不舒適;再者是往返台灣也方便,還有是每日大船彎靠,也活絡了島上的生活脈動。至於,島際之間的海運,莒光對外聯結,客輪也是主要運輸工具。
 以交通經費受限著眼,台馬間加上各島際之間的海運開銷,對地方是一大財政負擔,在地方財源有限的狀況下,的確是不勝負荷。不論,海、陸、空運,雖皆是大眾運輸工具,有必要提供大家行的便利,問題是中央補助的交通經費縮水,除持續再爭取之外,思考調整有利的運輸方案,以免完全停擺,也是有必要的因應。
 為因應改善交通及朝有利方向的運作,交通部門從去年起即推出方案,如東馬東台、母港移回馬祖、修護連江壹號、雙向夜航等,其目的是希望各方提供意見,以試辦方式,彙整有利方案的操作,並減少經費的負荷,讓海運交通正常運作。東馬東台也已試辦,成效列為參考,雙向夜航尚在規劃階段,孰料卻引起東引反彈;東引鄉親心情,我們可以理解,但不宜激化,也要考量整體感受及他鄉觀感、看法。
 方案是個規劃而已,有了規劃才有新方向,以莒光航線為例,交通部門規劃未來島際交通將釋出航權,交給民間自由市場操作,政府可從公營、委外,然後輔導民間經營,也等於是階段性任務完成。
 地方島嶼分散,客源又不穩定,海運經營特別痛苦,若是條件不成熟,完全交由自由市場運作,肯定船班不穩靠,有人開、沒人不開的情況出現,不然就是被壟斷;所以,地方政府苦心經營海運的目的也在此,給大家一個基本的保障。
 平情而論,這四年來,不論是台馬之間或島際之間的海運交通,是過去所不能比擬,直昇機班次也增加,莒光航報也增至三班,這是以前所不可能,現在都兌現。
 自由市場歸自由市場,狀況特殊還是首要選項,在階段性需求下,未來島際逐步釋出航權是最終方向,而能予委外經營、委外操作也是過程,公營則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政府總不能撒手不管,所以,大家要多予配合,地方政府的苦心、用心,大家也要多予體諒、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