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獨木舟+燕鷗生態之旅 值得推動

  • 2006-07-03
 海,過去是馬祖先民的田,現在開放觀光之後,還是馬祖人的寶,而且未來也是如此。每年入夏,正是旅遊旺季的開始,水上活動一直是遊客最愛,推廣獨木舟是值得嘗試的項目,以添在地旅遊資源。
 台灣獨木舟推廣協會理事長李元治六月下旬到馬祖探路之旅,在地方網路秀出南、北竿划舟的鏡頭,令人驚艷,並感受與大海相貼近的觸覺。本報前天透過管道連絡當事人,他樂意寫下行程心得及提供圖片,供讀者分享,大家認為,若引進獨木舟,不但可以豐富海域活動內容,也是一項新興的休閒項目。
 在台灣獨木舟推廣協會理事長李元治與同好進行離島探路的同時,體委會海洋推廣小組也在島上準備推動獨木舟體驗活動,希望將馬祖開闢為獨木舟休閒活動的海上樂園。
 根據該協會探路體驗結果,北竿的坂里沙灘和塘后沙灘及芹壁前的小沙灘,很適合划船。北竿比南竿划船條件更好;另外,無名島和大小坵及中島,這些島嶼的相互距離也不遠,海況好時更適合跨島嶼的行程。
 獨木舟活動近年在台灣非常風行,以海洋、湖泊、溪流為活動地點,各有不同的體驗感覺;海洋有它的廣闊、狂放之感,湖泊在平鏡湖水,夾雜著鳥語花香,優遊在湖光山色之中,享受那一葉扁舟的寧靜;溪流則以激流獨木舟的冒險,面對急流的衝擊,留給記憶是充滿激盪、震撼。
 海洋的狂放、遼闊,當獨木舟在海上,海平面就攤在眼前,有它的舒暢,不是湖泊、溪流所能取代;不過,還是有它的高危險性,尤以海上湧流,必須熟悉操作、流向,不然,翻舟會要人命。
 按地方海域特性,必須先規劃海上路線,以求安全性。初步以塘后、坂里、芹壁澳口,再逐步延伸至大小坵至中島之間。
 以推廣活動而言,地方必須先推動成立獨木舟協會,並以水上救生協會為基幹,一則透過組織可以推廣,二來辦理研習、實務教學,為教練做好儲備,也讓大眾參與學習。
 此間夏季水上活動,近年地方也在大力推動,但受海浪之苦,使得活動大受影響,獨木舟雖然也會受風浪困擾,不過,它的彈性、靈活運用度較大,若區域、範圍劃定,安全設施及人員齊備,所投入的人力、物力比較少。
 馬祖獨木舟的推廣,除了本身樂趣之外,在於可體驗與燕鷗靠近時的真實感動,這是日月潭等台灣獨木舟區域所不能比擬的,只要這個「馬祖獨木舟生態之旅」或是「遊」學馬祖青年探索之主題旅遊,可以吸引同好的青年朋友。另外,獨木舟的推廣,更可以帶動周邊的旅遊服務,如獨木舟研習、體驗營、玩家課程等活動的舉辦,讓馬祖旅遊多了一份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