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莒仙草奶凍熱賣 思考生意出路

  • 2006-07-13
 做生意,就是要生出好的主意,它也是人做出來的;地方面臨體制轉型、環境轉換之際,鄉親的思考也要轉彎了,不然,在這股改變的洪流中易於流失,甚至淹沒出口;所以,現今如何尋找出路,值得我們共同省思。
 環境會改變並不可怕,而可怕的是我們的思考有無轉變,若是一再陷入往日情景,或是抱著陳舊框架,勢必永遠掛在牆上而隨之褪色。
 以7-11店為例,它的登陸成功,雖然帶給商家衝擊,不過,以長遠來看,對地方商機活化是正面的,也提早結束傳統店舖的消失,刺激民間經營理念升級。
 以最近東莒仙草奶凍打出名號為例,雖然,是透過年輕遊客族群及網路、媒體推介而走紅,但是,它的獨特風味及精心調製,也是商家用心的結晶,這也證明了好的商品不會沉沒。還有,東莒豆腐一直都是熱賣產品,南、北竿甚至東引都託人代購。
 我們不要怕競爭,只怕自己不創新,現階段在外部衝擊及內部催化下,地方店家已有所變化,也會思考建立品牌、口碑,並掌握消費者的取向與需求,但是轉彎腳步不夠大。
 再以小型民宿為例,南竿旅遊住宿需求度還是很高,正值旺季,山隴大小旅館、民宿一房難求,我們以五間為起跳,一間一千五百元或是打個折,住滿的話,每天收入相當可觀。
 有的小本經營,賺錢沒人知道,大家不要再停留於駐軍消費,把他們當作附帶收益,現今,必須以在地及遊客為主攻對象。餐廳也好、店舖也好,一定要擺脫舊的思維,以新的策略切入,帶動自家的商機。
 不容諱言,過去在大量駐軍駐紮年代,隨便做什麼,不講究精緻、獨特、仍然食客滿座,也沒有賣不完的東西。現在狀況不同,也不是大雜燴時代,所有商品及服務經營,均得以特色、精美為第一要求。
 隨著駐軍減少,當然在消費面變小,不過,我們應該注意的是消費力有沒有減弱,以南竿來說,7-11店能開第三家,不是隨興而開,總店經過市場調查,還是有一定的潛力。
 地方消費型態改變,消費群也有變動,而消費力仍不弱,只是如何抓住這股力道,是值得店家重新思考。
 各島的人口數量、狀況也不一,東引現今仍有一定兵力,北竿、莒光比較艱辛,南竿在地消費人口還是可觀,如何在困境中走出自己的出口,找到生計的出路,是現在共同的課題。尤在這十字路上,觀望不是辦法,等待也不是良策,唯有思考、創造,才是活性酵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