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隴段新商圈型塑說起

  • 2006-08-01
 商圈的型塑,也是現代城鄉規劃的理想願景,不論是新區塊或是舊市街,賦予活化的元素,不在於公部門,而在於住民、業者;以中隴段新商圈成形為例,其他村莊、聚落塑造特色文化產業商圈,還是具有空間。
 拜山隴人口聚集為全縣之冠之賜,山隴至中隴段近年新樓房大興土木,一樓可作店面,這半年在此新開張或遷移的店家也打破紀錄,包括精品店、網咖複合式店、旅館、餐飲咖啡店等,成為山隴另一個黃金地段。
 中隴段店面受業者青睞,在於店面新蓋,賣場大,可佈置明亮、新穎,同時,租金壓低,在山隴廣場店面飽和狀況下,行情逐漸看俏。
 以四鄉五島的建屋比例,山隴這四年來建造新屋、舊房翻新,也是一直沒有停歇,主要佔區位之便利,民眾在商業轉型期,先予興建樓房安居,再予觀察市場。
 店面租金及租房價碼滑落,一則與民間興建住宅增多,市場需求縮小,再來是清水住宅的完成,解決最大無殼蝸牛族群。
 隨著部隊裁減,衝擊民間傳統商業,大部份村落店鋪也跟著沒落,除山隴仍具商業中心優勢,以及部份傳統聚落吸引遊客而形成另一特色產業之外,其他的鄉村商機難以提振。
 在內外變動的環境中,我們不能再深陷過去廣大而固定的駐軍消費群,必須跳脫舊有框架,共同思考自己村莊的未來。
 以馬港商業區來說,近年商機如同走下坡般低盪,就村莊街道動線、市容以及店面開設,過去曾風光一時;今天的沒落,固然與駐軍流量減少有直接關係,但消極的心情也弱化了競爭力。
 再說介壽商場的褪色,除了介壽堂電影熄燈起,它的風華榮景不再外,住民缺乏整合共識也失去了競爭力。
 上述一個村莊、一個區塊的商機,外在力衝擊是主因,共識未能整合也是原因,我們希望馬港在7—11店進駐之後,點亮馬港的店燈;介壽商場在場貌刷新之後,住民共同規劃商機,找回過去繁華的商景。
 地方推動聚落保存以來,具指標作用的牛角、津沙、芹璧、大埔、福正等,在民居逐步完成修繕,下一步做的是思考文化產業的結合;目前比較成功的津沙文化村,已成為遊團必到之地,協會的付出、公部門的配合,將是最佳範例,也值得學習、借鏡。
 在變動的年代,必須思索策略,對抗挫折,而人生最大的禮物是透過挫折、挑戰洗禮,能讓人更成熟,因為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激發潛力,然後才有競爭力。
 村莊的弱化,不等於弱點,相對地,也有它的優點,如何在優點中創造新意,給予新元素注入,經集體力量而予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