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或國際會議活動移師馬祖之推動

  • 2006-08-05
 馬祖大門打開之後,在走出去步調的思考,不但與台灣連結,還要跟世界接軌,大家有如此雄心壯志,在格局上才比較大,視野上也比較遠,型塑馬祖成為國際化島嶼,不是一個夢想。
 不論是全國性會議也好,國際性活動也罷,能在馬祖開辦,都是幫地方旅遊加持,為馬祖知名度加分。以全國性或國際性會議來說,是現階段做大觀光的最佳捷徑。
 從台大城鄉基金會第三屆環太平洋區參與式社區國際研討會,至今年台灣文獻館馬祖文化研習營及馬祖公衛國際會議,大型的學術、文化會議在馬祖舉辦,逐漸受到國內相關研究部門或公務機關的青睞。
 先說大型學術、研討會議在馬祖舉辦的「附加」價值,根據相關部門透露,放在馬祖召開,參與成員除了意願頗高、感到好奇新鮮之外,另一個效益是參與成員一個都跑不掉,並「乖乖」參加,因為在台北,來自各地的成員除開溜去看親友之外,也會順便辦事、購物,在外島,大家從早到晚沒有一個脫隊。
 再者,參加成員可以順道一遊馬祖,行程已由主辦單位安排,加上馬祖相關公部門協助,台灣承辦人反而輕鬆,參加成員更可輕輕鬆鬆遊馬祖,不必為行程、食宿煩惱,而且地方政府也對他們照顧有加。
 到馬祖辦會議活動,除了交通不便是主因外,住宿也是一大問題,還有欠缺的是較大型會議中心,地方文化部門未來可以思考,先將介壽堂演藝廳在設施上給予補強。
 大型學術會議,據學術研究部門表示,至少容納二百人以上,最佳是二百五十人;目前南竿民俗館、文化局演藝廳人數容納量均不足,僅夠小型會議型態。
 以馬祖公衛國際會議來說,除國外學者專家八人之外,各縣市衛生局及相同學術單位搶著要,最後連江縣衛生局只能規定人數,並告訴他們下次再約。
 在住宿的安排,以國際人士的需求,他們遠道而來之外,喜歡是靠海的景觀旅館,可惜的是容量也不足,不過,未來需求大,業者自然會擴大。
 大型會議移師馬祖召開,縣長陳雪生逐步與各縣市簽署觀光合作宣言,其目的也在此,並也拜會各部會邀請他們來馬祖,並給予行政支援,而後續的推動,有賴各公部門規劃、連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