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雷乍響驚蟄動,時序入春天氣回暖,馬祖地區要開始迎接觀光季的到來,根據統計,過去三年馬祖的平均觀光客流量約每年八到十萬人,這種數字對馬祖以觀光立縣為號召來說,顯然是不足的,因此,要思考開發觀光客源的重要性。除了台灣之外,多年來政府因應小三通發展的路線,開始積極爭取陸客來馬;本月推出的試辦「千人遊台灣—橫渡海峽旅行團」活動,就是開發觀光客源的具體作為,雖然此舉造成地區部份鄉親的不諒解與不認同,但我們認為大方向是正確的,如何在操作上做調整是可以研究的。
因為馬祖各島的經濟型態不盡然相同,政府的作為是要設法兼顧人民的生計,眾所周知,南北竿及莒光地區近年來因大幅的裁軍,許多傳統經濟型態面臨生存的危機,以觀光為主要導向的行業越來越多,這些行業靠的是觀光客的消費,一年八到十萬人次的遊客能夠滿足市場嗎?所以政府要設法開發觀光客源,這裡面當然包括了向大陸爭取遊客。在大三通的潮流下,兩岸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是可以預見的,馬祖要用什麼方式來爭取陸客入境或過境,必須要有優惠的條件。
「千人遊台灣—橫渡海峽旅行團」是大陸觀光客利用臺馬輪運輸兩岸之間,為了配合團體的操作而影響到地區部份民眾行的權益,這一點是政府可以思考調整的,但如果這麼做可以為馬祖多數人帶來利益,創造更多陸客來馬,我們認為是可以做的。在這項措施之下,會對馬祖既有的交通造成多少的衝擊?這是交通主管機關要審慎觀察評估的,這裡面當然也要考慮到空中交通的搭配,政府不能把民眾行的權益擺一旁,當然也不能看著馬祖的經濟走向蕭條之路,輕重取捨就是責任與智慧。
觀光發展要細水長流,拉長觀光季不分淡旺季,也就是積極開發客源的實質意義,更是未來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的目標。地區以觀光產業為主,在人潮就是錢潮的邏輯下,當然希望觀光客不斷湧進,可是大家必須衡量地區觀光資源有多少,其間交通也是一環。從過去幾年馬祖空中交通運量的變化可以看到一些端倪,當機場航班不穩定,碰到有旅行團或是大陸小三通中轉團體時,往往馬祖居民會一票難求,這時候就有聲音,現在臺馬輪所碰到的問題係屬同一性質,過去的經驗就可以參考。
全民小三通對地方而言,我們不願見到所謂的「過境」小三通,遊客匆匆入出,留下的只是垃圾,而受惠的也只是旅遊部份相關行業,並未普及在地的各個行業,或是拉起景氣指標。所以,相關的部門及業者都必須共同思考,觀光部門可以積極介入,陸客利用臺馬輪過境或來馬是要讓更多行業受惠,才是全民所樂見的,也符合大多數人的期待。
開發觀光客源的重要性
- 2009-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