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撤軍的另一角度思考

  • 2009-07-07
 國軍精實案以來,地區駐軍從全盛期的六萬多人,縮減到如今約八千人規模,近來更有報導將進一步縮減,站在照顧地方生意的立場,許多鄉親是不希望縮減;但除了陳情把更多阿兵哥留在馬祖消費外,還有什麼能促進地區商業繁榮,值得我們一起來思考。
 兩岸對峙的年代,一到禮拜天阿兵哥便成千上萬湧進小島的街道,軍品店、雜貨店、彈子房以及特約茶室等營業場所生意興隆;據說有漂亮女兒的雜貨店家,生意是特別好。但如今榮景不再,阿兵哥不再到處都是,靠著公教人員與勞工、觀光客一時也難以餵飽所有店家;於是有「阿兵哥留下」的呼聲。
 透過政府與各級民代陳情,此呼聲儼然成為許多島上商家的共同思考;彷彿只要阿兵哥多,就能進店裡消費,生意就能好如從前。
 從軍管時期的經營觀念來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從國防戰略趨勢,與消費者的角度卻有待商榷。
 多位研究國防戰略的立委們都指出,外島作戰陷入重圍可說是必然的;保留外島駐軍固然可以牽制敵人的登陸兵力,但也面臨補給不易、救援困難的問題。據多家國內媒體報導,日前國軍兵推,馳援澎湖陸軍的F-16戰機便有去無回。因此,有沒有必要在馬祖投入重兵,還需要評估。
 自由時報日前採訪國軍高層時也獲悉,除東引因一定戰略價值,將保留約三千多人的兵力外,其餘各島將因地形、運補與各項戰略、戰術考量,評估縮減兵力。
 至此,要恢復馬祖萬軍的榮景已不可能,商家除了依賴阿兵哥維生,還能怎麼辦?
 地區餐飲業與商店、觀光產業消費者目前以軍公教為主,以及少量觀光客;隨著兩岸關係改善,陸客經由政府協調將有機會於馬祖住一晚再前往台灣;因此陸客是一個值得耕耘的客源;同時政府也努力改善交通,配合觀光軟、硬體建設,未來觀光客數量也有希望提升。
 這些不同的客群需求各異、喜好也各異,但仍有共通點-就是懷念台灣味,進一間店、買一個商品或服務,不見得看中商品或店本身,而是喜歡商品或店所傳達的台灣都會象徵:進步、時髦、享受。
 7-Eleven馬祖生意興隆便是這番道理,同時,「低調奢華」的觀念也可試著融入馬祖。許多餐廳從不景氣突圍便是因平價(新台幣一百至三百多元不等)料理,但有高級感、設計感的店面與餐具吸引大批顧客。
 還有專家建議提供更貼心、更細膩的服務,方法因產業而異。
 隨著金馬撤軍,地區商家不能再「躺著做生意」,一旦服務、商品或價格不被消費者接受,就等著被淘汰;建議商家們跳脫陳情,了解國防趨勢,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美好的商機必然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