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居民早年多捕魚維生,多數漁民奉公守法,以捕魚為主業,但每年總有少數漁民涉入走私案件,被海、岸巡調查。走私貨品,一來逃漏稅捐;二來農、畜或漁產品未經檢疫,容易造成國內動植物疫病,影響國人生命財產安全;第三,槍枝、毒品走私,則威脅更大。
而涉嫌走私者需接受調查,然而就算逃過這一次,下一次也得面臨更重的制裁,一輩子要躲在被檢舉、被逮捕的陰影下,所輸入產品要受到相關單位、民眾的嚴格考驗,這樣作生意,又怎能心安?
所幸海、岸巡與縣府多次重申勿枉勿縱的立場,縣府與地方民代常秉持維護公益的精神,要求海、岸巡秉公處理,對涉案鄉親人權則要求依法保障。
如此作為,則是以整體國民利益為前提。清朝初年有一位賢明的司法官,主動偵辦一位貪汙的巡撫;有人告訴他:「大人,您這麼做,可會讓(巡撫)一家哭!」但司法官堅持「寧可讓一家哭,不可讓一路(指全省居民)哭」。
想想看,如果那位司法官遵循「官場規矩」,不辦那位貪官,江南大省將有幾千萬民眾受累,將有多少橫徵暴歛、巧立名目的稅金進入那貪官的口袋?
今日秉公處理,勿枉勿縱也將保護整體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從稅賦觀點,走私產品逃漏稅,對國家稅收與仰賴稅收的建設是一大妨害,對合法經營、納稅的鄉親也十分不公;而從防檢疫的觀點,走私農、漁、畜產品未經檢疫,根本就來路不明,萬一是黑心商品,根本無從求償,也無從把關,直接傷害到的還是食用這些產品的鄉親;更有可能傷害走私者的親人。
而中國大陸已被列為多項動植物傳染病的疫區,走私農、畜、漁產品很可能把這些疫病帶進來,鄉親們的農作物、漁產品或家禽、家畜將直接暴露於疫病威脅之下,甚至擴及全台灣。
希望所有漁民都堅持正派經營,不追逐走私暴利,犧牲自家人與全體鄉親的福祉,不讓一家的幸福毀滅掉全體鄉親和國民的幸福。
正派經營,不走偏門
- 2009-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