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地區為期兩個月的禁海措施已於七月底截止,八月一日解禁之後,馬祖海域又出現大批越界的大陸漁船,地區傳統漁業還是養殖漁業要想有所發展,越界漁船是目前看來最大的威脅,我們期盼兩岸能夠在正常交流情況下,對於越界漁船的問題,共同建立一套管理的機制。馬祖的海域資源有限,禁不起過量越界的漁船濫捕,想要在海洋事業方面有所發展,第一步要做的是解決越界漁船的問題。
最近有台灣學術機構在馬祖各鄉推養殖協會的成立,專家認為馬祖的海域很適合做淡菜、海帶等養殖,但缺乏足夠的規模來因應台灣龐大的市場需求;在推廣各種漁業產業的同時,大多漁民心中最大的疑慮是如何排除來自越界漁船的威脅,地區漁民佈置在海面的生財工具誰能確保其安全性,只有生命財產獲得保障的前提下,漁民才會願意投資。
維護海洋資源大家一起來,縣府建設局僱請地區漁船出海收取大陸漁船越界所放置的漁具,這項工作被認為是對付大陸越界漁船最有效的方法,但礙於經費的不足,工作無法發揮預期持續性的功效,但不代表這項工作不要繼續。對於維護馬祖海域資源而言,地方政府跨出重要的一步,未來除了持續這種工作外,更要進一步規劃管制馬祖海域,才能永保資源生生不息。而現階段能讓馬祖海域恢復起碼的平靜,只有靠海岸巡了,多取締一艘越界漁船,海域資源就多一分復育的機會。
最近的馬祖海域又看到越界漁船,而地區因為小三通貨物中轉業務量的萎縮,漁民重操舊業的人數增加,對振興傳統漁業而言是有正面意義,不論是漁民或釣客,對於海域資源復甦都有很大的期待。現代的網具經改良之後,漁獲遠比早期要好,數量龐大的越界漁船不加以適當的管制,不出幾年,海域生態資源依然可能面臨枯竭的命運。所以,我們除了要管制越界的大陸漁船外,也要自我反省檢討,限制保護區及規劃保護期,都是可以進一步研究的方式。
禁止大陸漁船越界捕魚是天經地義,政府一連串的動作是出於維護地區海域生態的基本立場,但要更進一步學習先進國家規劃休漁期或禁漁區,才是永續經營的最佳策略,而大陸漁船越界是亂源的根本,宜有持續的對策。馬祖海域在最近兩年有逐步復甦的跡象,這份得來不易的成果,其實仍然處於非常脆弱的狀態,不繼續細心的加以保護,很容易前功盡棄。現在因為各界對於討海這個區塊的重視度不足,所以投注的心力與經費亦十分有限,長年不解的越界問題必須要拉高層級,兩岸共同來重視面對,那馬祖的海洋事業,才有進一步發展的可能。
少一艘越界漁船 多一分發展機會
- 2009-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