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莫拉克」颱風過境,一個「中度颱風」竟帶來如此巨大的災難,確實令太多人始料未及,尤其是一口氣下了一整年份的雨量,也讓所有氣象專家都跌破眼鏡;然災害已經造成,生命已經逝去,現在要做的是集中力量,一起讓活下來的災民能繼續生活;遠在馬祖的我們,除了可以響應各種賑災活動外,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但切莫出一張嘴,嘴說得再漂亮,災民也不會活過來;我們也該藉此機會自我檢視,如果是發生在馬祖,我們要如何預防及因應,都是必須要提前正視的重大課題。
近幾年,台灣地區豪雨成災已不是新聞,此次南台灣被莫拉克帶來的惡水沖垮,其中有幾層意義,一者為大自然再度警告台灣,我們正面臨著巨變的氣候,這是舉世皆然的危機;再者,就是政府及民眾自身有這樣的認知嗎?由新聞得知,高雄縣在風災前已勸當地民眾要撤離,但民眾卻執意不撤,以致發生如此大的慘劇;確實,雨會下多大沒人說得準,該不該撤也難以掌控,撤了又有安置及擔心被說「白撤」、「過度反應」的疑慮,就成了一種困境,但「事後孔明」之多,令人瞠目結舌,沒看見更多的捐款出現,只看見被口水淹沒的台灣。
從自然面來看,受到氣候變遷的趨勢,此次雨量的集中,一次颱風帶來近三千毫米的雨量,超級出乎預料,此種雨量也確實已非一般「人為設計」所能防範,但是假設我們治水工程的設計理念,一直是儘快讓水流入大海,現行水溝式河溪流速更快,不及回注地下,洪水如猛獸般猛力沖向堤防、橋墩,豈能不垮?所以此次歸為天災是毫無疑義的。
而從社會面來看,就是災後的救援工作,也是最受各界責難的地方;其實,防救災體系的規模,向來就很受爭議,因為這是「待命」的工作,只有發生變故時才能顯出其功能,所以包括救災人力機具,不管多或少都有話說,太多就被說成資源浪費、無所是事,太少又擔心不足應付緊急情況;而此次災害也是這樣,要動員各縣市最低限度的救災人力、機具,加上道路支離破碎,無法在最短時間內趕赴災區,只能靠最有限的空運來處理,路面在同步進行道路排障搶通,才能讓更多人力、物力進入災區,搶運到直昇機都墜毀了,卻被有心人刻意說成是「救災不力」,果真是見縫插針人人會。
我們對馬祖未發生重大災害表示幸運,也欣見地區行政體系及民間紅會都發起捐款、捐衣的賑災運動,這是展現馬祖愛心的大好機會,畢竟去年南竿發生火災時,台灣也有很多團體發揮愛心渡海來捐助,受人滴水之恩,當思湧泉以報,所以我們要大力鼓勵地區民眾樂捐,公部門更該以身作則,捐出不止一日所得,以響應把愛傳送到災區,大家一起用愛心,重建一個美麗和善的社會。
多一點義舉 少一點謾罵
- 2009-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