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地處離島,四面環海,與大陸之間最近處僅10公里,極易相互影響,福建省閩江流域之數千萬人口,及此地區數萬平方公里土地,無論其空氣汙染、水汙染及固體廢棄物均能迅速影響馬祖。海漂垃圾已經成了馬祖海岸線重大的汙染源,如何澈底解決這個問題,長期困擾著兩岸官方、民間的環保團體。
福州市為大陸目前環保示範城市之一,因閩江流域面積廣大,閩江流域所經之農村地區,並未妥善處理垃圾、蘆葦、五節芒等,因閩江流域垃圾處理未臻完善,每逢大雨,閩江水位上漲,流量大增而將上游垃圾沖刷進入江中,順流而下漂流至出口海域中,以致流經福州市之閩江河道亦深受其害。由於馬祖地區正位於閩江口外,海域承受閩江的影響極大。其中大量垃圾漂流本縣澳口堆積,形成本縣海岸汙染,造成本縣清潔人力及垃圾掩埋場、焚化廠處理之重大負荷。地區環保單位也曾前往對岸與福州市相關環保單位進行交流,瞭解對岸環境保護的努力,許多的環保及管制嚴謹作法也值得學習,但不管如何馬祖面臨大量海漂垃圾也是不爭的事實。
以固體廢棄物為例,只要刮風,則面風澳口一定佈滿大陸海漂垃圾,尤其三至六月豪雨造成閩江大水,則地區南面澳口佈滿大量蘆葦桿及保麗龍等;九至十二月則北面澳口堆滿保特瓶及保麗龍,清理困難,耗損本縣大量清潔隊人力。
當前,福建已對泉州灣、廈門灣等十三個主要港灣和重點陸源入海排汙口的海洋環境進行監測,展開「海漂垃圾」清理行動,並著手在泉州灣、羅源灣實施海灣汙染物排海總量控制,率全中國之先,建立海灣汙染物總量控制制度,期以減輕近岸海域汙染。
但大陸沿岸的寬廣,即便離我們最近的福州環保政策大幅進步,大陸閩江口沿岸其他地區養殖漁業的發達,使用大量保麗龍、塑膠浮球等作為箱網養殖之用,而本縣海漂垃圾混雜大量的保麗龍及漁用浮球有絕對密切相關,雖然當地也有清潔人員打撈水中漂流物,並無法確實根絕海漂垃圾,而當地漁船任意棄置垃圾入海的情況還是屢見不鮮,而因為海流不斷在兩岸連江縣海域迴盪,垃圾也難以杜絕漂流到馬祖澳口。
相信兩岸政府都希望自己的門口是乾淨的,因此,要處理閩江海域的海漂垃圾問題,似乎不宜從自我觀點出發,而應著重在如何擴及兩岸打擊海漂垃圾的共識,齊整步調及作法,讓汙染源沒有機會落海。
要根絕海漂垃圾,當然有賴兩岸的共同努力;除了可以透過兩岸建立常設的溝通、回饋管道外,更重要的是各自要有整治的決心與魄力,例如:籌組閩江海域清潔隊伍、建置相容的標準作業流程等,應是當前可以努力的方向之一。 總之,整治海漂垃圾,建立長效機制絕對是箇中關鍵,在彼岸完善垃圾處置長效管理工作機制,以及巡查制度,應是施政重點。
海漂垃圾問題需要兩岸攜手解決
- 2009-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