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起降改善的有效方法

  • 2009-09-15
 眾所期待的北竿跑道加設儀降設備LDA/DME預定今天啟用,將大幅提高起降率,從這個花小錢,且有效快速的改善例子來看,過去的論述沒有太大意義與功能,最後還是回到原點來做,我們希望馬祖機場改善不要有太多爭論,回歸專業技術面。
 地方機場改善最終目的是有機可搭,經過這麼多年的一大論調都沒有用,旅客要的是搭機方便,不要一點點霧都不能飛,我們不喜歡爭論,以及爭功諉過,大家只要有成果出來。
 台馬空中交通在經過這麼多年風風雨雨後,一直無法在既有的條件下,讓南北竿機場以有限的先天條件,發揮到極限的功能,我們一方面要設法改善機場的起降條件,但這不是立即可行的任務,另一方面是要在既有條件下,想辦法突破現況,才是最務實做法。
 一般人總認為起降標準訂的太嚴苛,但涉及安全第一考量,以及此間地形關係,以較高標準來做,其主要目的是維護安全,也不是民航部門或航空公司自設門檻,而是必須依照規定來執行,畢竟人命關天,飛機起降那一刻是最危險時段,當然以百分百安全為首要。
 在南、北機場評估改善推動方案之同時,如何在現行狀況中做改善,以提升有效飛航率,政府相關部門、民代也在催促、思考;民航局在進場程序設計第二套,效果很好,在兩套一起用開始,自然提升低雲幕時的飛機有效飛航率。
 北竿第二套進場程序用了之後,現在左右定位台再啟用,更是大大提高起降,也才是最能讓大家受惠。
 經過搭機痛苦,大家也不會分是南是北,只要有開場,有需要的人自然就會選擇,有急事自然先走。在左右定位台好了之後,我們進一步希望民航局、立榮能為北竿增班,以及在南機北降時的機位安排做好規劃,把效益發揮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