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的光陰故事

  • 2009-09-18
 在台灣近來的偶像連續劇中,前一陣子以眷村生活為主軸的「光陰的故事」不但叫好又叫座,因此現在又有了續集叫「閃亮的日子」,它的重點在於一個世代人們的生活真實記憶,讓大家既懷念又想念;馬祖過去的歲月、老百姓點滴的生活,誰說不是每一位馬祖人心中寶貴的光陰故事,馬祖對於庶民生活的文字記載實在不多,因此要找回過去的點滴,留給下一代的故事,必須從現在開始與時間賽跑保留下來。
 馬祖在先民歲月中,大體都在與山、海搏鬥,爭取生存下去的機會,接下來的日子又停在兩岸對峙場面,長期停留在軍管時期,誰也沒有閒情逸致留下文字紀錄,因此現在可以找到的庶民歷史記載的文字、圖片少之又少;即便官方開始進行的各鄉鄉誌,大部分仍由既有的資料、馬報資料等拼湊而成,那些資料應該是官方或軍方資料為主,我們最期待的庶民生活內容並不多見。
 「光陰的故事」之所以會讓人感動,在於它是發生在你我身邊的故事,隔壁的張大嬸、前面的李大媽、後巷的張小弟等,他們的故事跟我們是貼近的,這些人物跟我們是有關連的,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當時我們也一起經歷過,這些故事才是我們要的馬祖光陰故事。
 近幾年來馬祖開始重視這方面的歷史資料,民俗文物館的成立、鄉誌的進行、馬祖故事館籌備等,甚至是部分考古文物的出土,都不斷的嘗試在累積馬祖的歷史與故事,但有一塊至今仍然欠缺,就是人物的故事。
 馬祖人物的故事必須以口述的方式記錄下來,而現在可以傳述的老人家逐漸凋零,這是一件急迫的工作,不要以為那些過去的人物故事不重要,這些人物故事的累積就是馬祖珍貴的光陰故事,每一個人發生在各村的小故事,都是各村珍貴的寶物,因為這些故事的發生,建築物、場景才會有意義。
 要全面進行田野調查,全面的進行耆老訪談並記錄並非一件易事,而是一件龐大且細瑣的工作,甚至可能有語言的問題,因此最好的辦法是培訓社區人才進行,由社區貼近的人為社區老人家進行訪談錄音,再由專業人士協助進行條理的整理,今天這項工作看似重要性不大,卻是我們留給下一代珍貴的寶物,而且必須跟時間賽跑,因為記憶隨著人而消失,再也不復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