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署日前與馬祖區漁會及台灣省中區各漁會開會現場,湧進多位地區漁民陳情,呼籲放寬大陸漁工在兩千公尺內海域的作業限制,同時請漁業署協調海、岸巡,加強大陸越界漁船取締等,漁民在地區仍佔很高比例,漁業活動仍是地區重要的經濟活動,但有關的漁業政策如何因地制宜,又馬祖所面臨漁業發展的諸多問題,有必要進一步深入探討,究竟我們要走什麼樣的路,包括地方政府、區漁會、新成立的海洋漁產業發展協會以及全體漁民都要有長遠的思考。
比起過去五十年,地區的捕魚船隻數及人口都在降低,基本上傳統漁業是呈現逐步式微的局面,直到最近兩年因為兩岸小三通貨運業務量大幅萎縮,很多漁民又重新回到打漁的老本行;在面對全球漁源枯竭的大前提下,各地漁民搶魚、搶下網的情況會越演越烈,亦即所謂的漁事糾紛將是未來漁業界及漁政機關要面臨的頭痛問題。
地區日前剛成立的海洋漁產業發展協會,其成員多半是地區漁民,他們意識到馬祖的漁業政策及方向不改變是不行的,面對各地的競爭船隻,馬祖有限海域能否繼續像過去一樣養活那麼多人,這是必須認真思考的,因此大家認為養殖與休閒漁業會是未來的主流,也建議政府的各項政策要注意到跟著潮流走。
對地區大多數漁民而言,現在所碰到最大的困擾是來自大陸的越界漁船,大陸漁船之所以能大量的越界而又無法有效的取締,其很重要的原因是來自兩岸關係的改善,政府高層不願因漁事糾紛傷了兩岸的情感,所以我們認為要解決越界問題,也要從兩岸協商管道來解決,唯有把話說清楚,兩岸共同加以落實,才能在正常的交流下繼續維持和諧的關係,否則大陸船隻越界捕魚的問題,會成為兩岸關係的另一隱憂。
在越界問題外,地區漁業界本身亦存在許多競爭與政策的矛盾,要不要放寬雇用漁工船隻在離岸兩千公尺外作業的規定,不能只聽單方的意見,要從整體資源運用角度來看;其次是世界主要國家都有所謂的限漁及休漁政策,馬祖要不要跟進或有其它的因應措施等,都是各界要仔細面對的問題。
因應未來的漁業產業發展,馬祖有必要針對海域運用做更有前瞻性的規劃,像是養殖漁區的重劃、遊憩海域的界定、雇用漁工船隻的合理作業範圍、休漁期的規劃、落實管制魚體的政策、海磯釣的管理等,馬祖的漁業問題其實存在許多隱憂,漁政機關與漁民之間要建立共識,若我們再不重視,不出幾年,馬祖的漁業發展又要再度面臨蕭條的局面,想要再回復恐怕已非易事。
馬祖漁業問題要更深入探討
- 2009-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