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昇開會效率

  • 2009-09-24
 開會,乍看之下是司空見慣的事,但是有效率的會,可以提供更多時間來執行,甚至有更多時間進行檢討,對與會者的士氣也可能影響。國內知名企業的效率開會,值得借鏡。
 台灣一家日系超商總公司主管會報以全體肅立,不坐椅子的開會方式,配合扼要的圖文簡報,讓開會者所有的精神專注在議題上,身體的不適能化成動機,把會早點開完,把討論付諸實踐。
 多篇知名企管文章也指出,改變開會方式,不要讓「開會」本身成為討論的阻礙;常常開會的人可能都有經驗,為了禮貌說一堆客套化,準備許多茶點、飲食,大家一團和氣,繁文縟節的結果往往兩、三個小時還沒開完,唯一的決定是「下次再討論」,既浪費時間又浪費金錢。
 而且開會繁多,猶疑不決,對與會者的體力也會造成影響;現代人長期坐著開會,缺少運動和休息的結果,常引起各種皮膚、關節甚至其他疾病。因開會睡眠不足也會造成開車或騎機車等危險。警方列管案例,有多起不是酒後駕車,而是疲勞駕駛造成的車禍。
 除了負面影響,一個有效率的會還有許多正面幫助。比方說兩小時的會改成半小時,剩下的一個半小時可以多打幾通電話、多聯絡一些廠商、多構思一些活動流程,甚至多打一份報表、多看一個場地,總而言之,能早點達成目標。
 為了提昇開會的效率,除了可參考以上案例,省去椅子或過多的茶點、飲品,甚至可節省冗長的客套話,加強與會人員的表達能力;以簡潔的圖表、扼要的說明文件陳述概念;每一個提案人在說話之前,都組織好要提的問題,及可能的解決方案;不僅要說得好,也要說得巧-就是開會的每一句話都不能流於空談或情緒抒發,必須對實質解決問題有幫助。
 而要培養簡潔的表達能力,許多企業訓練機構則建議可以用閱讀或小組分享等方式,透過讀書會或私底下的閒聊(有主題而不是漫談),讓同仁們在輕鬆的氣氛中勇於發表,甚至可以在讀書會中嘗試十分鐘、十五分鐘的簡單心得寫作。只要多聽、多讀、多寫和多講,表達能力一定會進步。
 企業的成功案例和方法值得地方政府參考。